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公路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路管理
分类号:
F540.3
页数:
3
页码:
342-344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民国至解放初期泉州公路的养护、绿化和整治工作情况。
关键词:
交通
运输管理
公路管理
内容
民国11年(1922年)6月,公路由各民营公司自行管理。民国15年,成立泉永公路分局,掌管行车、编练路督、征收路捐、监督考核商办车路等事宜。民国24年,省汽车管理处在莆田至泉州路段组织护路队30人,配备铁甲车2辆、士兵10名,沿途巡逻护路。抗战期间,为使公路不被日军利用,国民政府训令,平原地区公路化路为田,其他地区公路挖坑、横断、堵塞堙口;公路桥梁,木桥烧毁,石桥墩台穿孔爆炸。泉州公路悉遭破坏,顺洲桥于民国28年被毁。战后公路恢复缓慢,路政管理放任自流。解放后,人民政府颁规定法,保护公路设施,交通部门遵循“管养一体,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依法治路”的原则,管理由人治走向法治。
一、养护
(一)专业养护
民国23年,建立养路专业机构,对新修公路实施养护。民国36年6月,福厦公路划为国道,移交通部公路总局管辖,其他路线由租营汽车公司负责养护。
解放初,泉州公路处于抢修恢复和改建时期,由施工队兼管养护。1951年6月,成立福建省公路局晋江地区养路总段,福厦、洛琯(洛阳一琯头)等主要干线由养路总段专业养路班负责养护。1952年8月,地区公路管理处与养路总段合并成立晋江专区养路段,下分段设工区。至1953年5月,泉州所有干支公路均由晋江工区养护。
改革开放后,养路工程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1982年,实行养路承包责任制,工程仿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施工预算,竣工结算和竣工验收。琯头至马甲的道路改建工程,就是按以上程序办理的。1992年,鲤城区专业养护里程135.45公里,其中国道27.31公里、省道27.42公里、市道78.52公里、乡道2.2公里;二级路9.61公里,三级路24公里,四级路87.85公里,等外路13.99公里;高级路面0.35公里,次高级路面91.21公里,中级路面19.2公里,低级路面24.69公里。桥梁54座2616.27延米。
(二)地方养护
民国初,公路均由汽车专营公司养护。民国25年后,除福厦公路外,其他路线仍由专营公司养护。1951年6月后,除福厦、洛琯公路外,其他线路由地方财政补助,发动沿线乡村养护,泉州至后渚、安海两线仍由泉安公司养护。1953年以后,简易公路大量建成,省公路局采取补贴办法(公里年60元)交地方养护,养路工区代管。1965年,试行亦工亦农养护,政府给予补贴。1973年起,乡镇公路由乡镇养护,政府给予补贴(乡公路年公里240元,村以下公路年公里120~160元)。1981年下半年起,乡村公路下放地市县交通局组织养护,泉州市交通局接养3条31公里,按年公里240元、160元、120元三档次发给补贴。1985年物价上涨,改为等内路600元、等外路300元。1987年,区交通局专设工程股,负责地方养护,部分路线建立亦工亦农养路班,部分路线定人养护。实行定里程、定人员、定出勤、定质量、定奖罚的承包责任制,要求做到路基结实、路面平整、排水良好、桥涵畅通。1992年,鲤城区地方养护公路共有等内路114.2公里、等外路125.5公里,另有200多公里未纳入补贴费养护,由各乡村组织季节性保养。
二、绿化
民国25~27年,福建省发动公路植树,福厦等线均有植树。解放后,泉州市自1952年起,年年补植,专业养护还把“绿化无缺苗”、“道路绿化、园林化”作为养路质量考核。1954年、1961年、1965年、1971年,先后四次开展较大规模的公路绿化活动,由沿线乡村保证种植数量和质量。80~90年代初,有的路段拓宽或改道,原来林荫夹道的树木被砍掉,国道324线的琯头、鹿园、甘蔗头等路段,省道305线的少数路段,乡道主干线泉山路,都部分或全部砍伐;但在修建竣工时,补植树苗并加保护,泉山路重植已绿树成荫。琯头一罗溪线全长37.99公里,绿化11公里,自然绿化5公里,不能绿化21.99公里。河市一洪濑线鲤城区地段10.7公里,绿化2公里,不可绿化8公里。梅山一仙游线鲤城区路段17公里,绿化10公里,其余不可绿化。洛阳一双阳线鲤城区2.2公里,绿化1公里。环城路计长5.23公里,西门口至黄甲街1公里已绿化,堤后路4.23公里不宜绿化,原305省线的城北路(旧环城路)1公里仍保存行道树。清源山电视台公路7.32公里,7公里单侧自然绿化,另一侧为山壁谷沿不宜绿化。
三、整治
解放后,公路管理得到加强,但“文化大革命”中管理受到削弱。1979年起,市交通局多次与公安、监理、工商等部门协作,对公路交通进行治理,以东门外鹿园、西门外潘山、西街、浮桥街为重点,清除公路上堆放的杂物,摊贩摆街所占的路面以及市场淤积的污水。1983年,整治福厦路段。1984年初,整修晋永线54.200~59.000路段,市整治公路交通领导小组清理侵占和破坏公路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在公路上和排水沟内打场晒物、堆放物料、放牧牲畜、种植农作物、设置路栏等事件。同年,整治办发动沿线民兵参与共建,按行政区域分段包干,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年终被评为省地军民共建文明路先进单位。1986年1月,鲤城区交通管理组、交警中队完成东大路护栏构筑,设置东门交通亭,添置交通通讯设备、交通标志配备设施,拆除所有违章建筑和搭盖。6月,区整治办召开第二次现场办公会,砍伐东门至甘蔗头两侧人行道树,填平树坑,拆除东门三叉路口和市园林处东门苗圃的违章建筑1200平方米、围墙300米,同时抓好行道树整伐和拓宽路段工作。1988年6月,琯罗线两侧10米内的违章建筑和搭盖清理完毕。90年代初,公安、交警、公路、工商、土地等部门联合行动,5次大规模清理路障,出动车辆48台次,拆除违章建筑障碍物12840平方米,保障福厦公路车辆畅通。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洛阳市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安海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河市镇
相关地名
梅山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