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渡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7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渡口
分类号: U658
页数: 1
页码: 3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古代行旅中渡口的作用和现状,以及泉州地区尚存的一些渡口,特别介绍了后渚渡、欧厝渡和富美渡的历史和现状。
关键词: 交通 水路 渡口

内容

古代行旅江河阻隔,多设渡口,以舟为渡,时冒风浪之险。随着人文经济的发达,围垦、筑堤、建闸,许多渡口已名存实亡,如潘山渡、黄龙渡、黄石头渡、前洲渡、锦溪渡、三堡渡、土地后渡、乌墩白水营渡、乌屿董厝渡等。尚存的一些渡口,仍对城乡交通起重要作用。
  后渚渡 对岸系惠安白崎回族自治乡,渡船为白崎村所置。渡口用石块砌筑,原用帆船摆渡,日运客量600人次左右。70年代,改为轮渡,后渚一端利用500吨浮码头停靠。1989年,建高桩钢筋水泥码头,平台长19米,宽8米,引堤栈桥长193米。
  欧厝渡 对岸系晋江陈埭镇仙石村、海尾村。渡船为晋江所置,渡口由晋江管理。
  富美渡 即内港第三码头,接纳来自晋江海尾、仙石、六斗、溪头、蚶江5个渡口7班渡船往返旅客。日渡运客量达3000多人次。渡口原由第六码头起落。1987年9月,在富美渡口建方舟浮码头,长15米,宽5米,设有栏杆扶手。年运客量达百万人次。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陈埭镇
相关地名
仙石村
相关地名
海尾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后渚渡
相关专题
欧厝渡
相关专题
富美渡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