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陆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5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陆路
分类号:
F542
页数:
4
页码:
323-32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泉州市鲤城区的道路和桥梁情况,包括古道、公路、古桥、公路桥等,以及它们的历史、修建情况和重要性。
关键词:
交通
经济发展
陆路
内容
第一节 道路
一、古道
(一)省际驿道
通省城福州转京都驿道 北宋洛阳桥建成前,驿道从泉州出城北朝天门,由白虹山左至仙游以达福州;洛阳桥竣工后,改道出城东仁风门,过桥至惠安锦田驿,经仙游枫亭驿、莆田莆阳驿、福清宏路驿至福州三山驿接京都驿道,经建州(建瓯)仙霞岭人浙江赴京都。
通剑州转京都驿道 出城西义成门,至南安汰口驿、永春桃源驿、德化龙浔驿、上涌驿入尤溪,逶迤经西芹至延平(南平),避福州大义江(乌龙江)天险。
闽粤驿道 由泉州城出南门,经下辇、冷水井铺、五陵腰站柑市转内坑亭顶,至南安康店驿,再经同安大轮驿、龙溪江东驿、漳浦临漳驿、云霄驿、韶安南韶驿入广东,是福建南方唯一出省坦途,也是粤东晋京驿道。
(二)县际道路
古代,泉州城通往诸县城大路皆依附于通福州、剑州及闽粤驿道,东出仁风门至惠安;北出朝天门入仙游或至永春;西出义成门至南安、永春、德化,或经石砻、溪口、大宇、参内至安溪;南出顺济桥至同安。
(三)乡间古道
后渚港通泉州城古道 北线由后渚经后亭、洋茂,沿桃花山下坡至驴驮沟,经下石井西南走灵山东北至鹿园、象坑、甘蔗头、仁风街达东门,里程短,起伏大,为骡马驮运大道。南线由后渚经破城、东坑、下路、法石,至院前分二路,一路经淮口、后坂、津头埔入涂门;一路经东美、下淮、新庵、沟后、车桥头入聚宝街。
晋北诸乡通泉州城古道 河市、马甲、罗溪、虹山各乡村都汇归泉州通仙游的古驿道入城。
泉州城通清源山各村古道 出城北朝天门,循北城濠经埔任、山兜,登古石路上山,至水流坑村口分为二路,东可达鼎底、三篮、福鼎、泰封、柳洋、张犁等村;西路通清源洞、南台岩及茶寮、洞后、西田寮等村。
二、公路
(一)国道
福州—昆明线代 号324,经广东入广西至云南昆明,鲤城路段长29.37公里(包括温陵路过境线2.06公里),桥梁18座1293.06米,均为永久式结构。始建于民国时期,其中桥南至泉州城路段于民国15年(1926年)通车,由泉洛民办汽车路有限公司兴建;泉州城至水头路段先由泉官水汽车公司兴建,后地方人士协建,民国20年通车。抗战时遭破坏,民国36年晋惠汽车公司修复,泉官水段由泉官汽车公司修通至官桥,再由《群力报》社续修至水头。同年,福厦路列为经-2国道。民国38年,国民党军队溃退加以破坏。同年10月,全线修复通车。1952年,按支前标准改建完成。1957年,原经市区中山路路段改道民生岭。1958年,顺洲桥毁于洪水,翌年改为路堤。1974年,建成新洛阳桥闸。1984年,泉州新大桥竣工通车。1986年,在民生岭路段拓宽改造为市区温陵路。1989年,全线按二级路标准改建。
(二)省道
后渚—永安茅坪线 代号13-305,后渚经市区,人南安丰州、永春、德化、大田至永安茅坪,接国道305线。桥梁9座146.9米,均为永久式结构。鲤城段长21.76公里,起讫桩号0~21.760。后渚至市区段,由泉州平民泉秀汽车路公司于民国17年建成,市区至洪濑段于民国13年由进化汽车公司建成。抗战时遭破坏,泉州辖段延至民国37年才修复。50年代,泉州至永春改道南安越保福岭至吾坂通行,称晋永线。1984年改从泉州经洪濑、吾坂、诗山至永春通行。经多年养护和改造,市区至石头街路段拓宽为38米宽路面,其余均达四级路标准。
晋江围头—武平禾仓坑线 代号13-306,起自围头,经石狮、晋江、鲤城、南安、安溪、华安、龙岩、上杭、武平至禾仓坑。鲤城地段自华洲经浮桥至上村入南安县界,长9.14公里,起讫桩号49.300~58.440。民国15年,由泉溪民办汽车公司修建。民国17年,通车至南安溪美。民国19年,接通至安溪。抗战期间遭破坏,民国37年泉溪汽车公司修复通车。50年代起,作为干线养护,1984年划为省道306线。鲤城路段皆沥青路面,桥梁3座58.7米,均为永久式结构。
(三)县道
琯(头)罗(溪)线 起自城东琯头,经河市、马甲至罗溪,全长37.99公里。分段建成,其中琯头至河市段由民军团长高为国征派民众建成于1928年,战后未修复。1950年6月,先修复琯头至双阳路段,作为福厦线洛阳桥遇毁迂回路线。双阳至罗溪段27.3公里,1958年由沿线民工修通。全线三级路24公里,等外路13.99公里,已铺沥青路面24公里;桥梁13座335.9米,均为永久式结构。
河(市)洪(濑)线 起自河市,经乌潭水库坝区至洪濑,全长15.5公里,鲤城辖段10.7公里。民国20~22年开筑,未曾通车。1958年,修复通车,低级路面,桥梁1座10.5米。
梅(山)仙(游)线 起自南安梅山新雨亭,经罗溪至仙游,全长46公里,鲤城辖段自罗溪至广桥17公里。1968年修通,四级路,沙石路面,桥梁2座81.5米,永久式结构。
洛(阳)双(阳)线 原是洛阳至琯头的一段。后琯头至双阳列入琯罗线,长9.9公里,系民国27年洛阳桥被日机炸断后新开的迁回路线。鲤城只管养2.2公里,拱桥1座7.2米。
环城路 原起自东门渠道桥,经西门至浮桥街口,长6.5公里,建于1958年。1984年,渠道桥至西门段列为省道305线,现线为西门口至浮桥街口,加堤后路总长4.23公里。为四级沥青路面,桥5座316米,均为永久式结构。
福厦路旧线 系市区温陵路、泉州大桥建成后改道留下的旧路,原桩号列193.700~198.400,长4.7公里,为四级沥青路面,桥梁1座38.7米,为永久式结构。
洛阳复线 系原福厦路洛阳桥闸至琯头旧线,长1公里,沥青路面,桥1座17米,为永久式结构。
泉州顺济桥至码头 起自顺济桥北端经港务局至第九码头,长0.7公里,混凝土路面。
(四)乡村公路
1992年,鲤城区乡村公路共有82条391公里。除泉山公路(普明至180医院路口)2.2公里、桥2座27.1米由泉州公路段专业养护外,其余81条388.76公里均由区交通局管理,其中等内路29条176.76公里,等外路24条92.5公里,未列养可通车公路28条119.5公里。
(五)专用公路
境内只有东岳山火葬场至清源山顶电视台1条专用公路,长7.32公里。1974年,由省广播事业局投资修建、晋江工区(现泉州公路段)代为养护,实际养护里程7.9公里。
第二节 桥梁
一、古桥
泉州地处晋江下游,河海相通,水流纵横。唐宋以来,相继建造许多桥梁。宋代,建造洛阳桥、浮桥(石笋桥)、顺济桥,对泉州陆路交通发挥巨大作用。
古代,许多桥梁由于历史变迁,城垣扩建,已名存实亡。古子城外濠以及古子城支沟的15座古桥早废。古子城外支沟桥35座,今只存迭芳桥(金鱼巷尾)、并巷桥(金鱼巷中)、洙泗桥(大众戏院口)、隐居桥(后城)、鹊鸟桥(水门)、兵马司桥(通淮门水关外)、祖师巷桥、清真寺桥、舍人宫桥、南门城中桥、田中央桥等11座,一峰书桥、十一版桥、七版桥、六版桥、东城门兜桥、西城门兜桥、奉圣宫桥、甲第巷口桥、开元口桥、旧馆驿口桥、官园桥、第二官园桥、临漳桥、留先生巷桥、铺仔巷桥、通津桥、镇南桥、府学内桥、登仙桥、花桥、文相公桥、灵慈宫沟桥、八兴桥、通淮桥等24座均废弃无存。
古城外及乡间桥梁计有偃月桥、谷口桥、仁风桥、林田桥、浮桥、洛阳桥、濠溪桥、长溪桥、金溪桥、万金桥、济龙桥、康溪桥、甘棠桥、棠阴桥、龟山桥、顺济桥、龙津桥、广桥(龙潭桥)、玉虹桥、盘光桥(倒塌、今筑海堤通凤屿)、巨济南桥、浯浦桥、浯浦东桥、车桥、上保桥、下保桥、停车桥、王桥、旧铺桥、惠济桥、岭脚桥、仙溪桥、马甲安济桥、河市五版桥、罗溪永安桥等35座。其中洛阳桥、顺济桥、浮桥、濠溪桥、广桥等已改建为公路桥。
洛阳桥 古称万安桥。位于城东洛阳江口,建桥前设万安渡。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泉人李宠垒石作浮桥。皇祐五年(1053年),郡守蔡襄主持建石桥,至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桥长360余丈,桥面宽1.5丈,共47孔。建成后,多次维修。民国21年(1932年),桥墩增高2米,改为公路桥,全长640.8米(南段40孔464.5米,北段7孔76.35米,中洲路堤100米),宽6米。民国27年4月遭日机轰炸,至民国37年11月修复,民国38年8月又被国民党军队烧毁两孔。解放后,交通部门多次维修改建,成为福厦公路要冲。1974年,另建洛阳桥闸通车,以保护洛阳桥。
顺济桥 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建成后维修多次。民国20~21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长387.1米,30孔,桥面宽5.2~5.6米。1961年,在旧桥墩上用工字梁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面,为福厦公路重要桥梁。
浮桥 又称石笋桥。位于浮桥街头,为市区通浮桥镇之要道。北宋皇祐元年至二年(1049~1050年)为浮桥。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至乾道五年(1169年)建造石梁桥,桥长80余丈,宽1.7丈。1950年,桥面架木梁板限载作公路桥。1959年,加高墩台,铺以工字梁和水泥桥面,仅容单车通行。1971年,改建成水泥T型梁式公路桥。全长232米,15孔,跨径10~18.5米,行车道宽6米,人行道2×0.75米,荷载汽﹣10、拖-60。
濠溪桥 位于河市濠溪上。原为木桥,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改为石梁桥,后经三次水毁重修。民国17年,修建泉河公路,以水泥灌石缝盖沙土维持通车。1985年9月,改建为双车道钢筋水泥公路桥,长75.5米。
广桥 又称龙潭桥,为鲤城与仙游交界桥。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创建。现为单孔石拱桥。
盘光桥 位于城东鸟屿,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建,长400丈,宽1丈。早废,现改为长堤。桥西陆地尚存完好的石亭1座,俗称桥头亭,路经竿头通万安大道。
二、公路桥
清宣统三年(1911年),菲律宾小吕宋华侨宏济局及泉州地方人士捐资,建成福建省第一座钢筋水泥桥——顺洲桥,长18米,宽10米。民国11年6月,泉安公路通车即成公路桥,屡遭战乱、洪水破坏。1958年,改为堤基路通车。以后,桥梁结构从临时式、半永久式向永久式发展。70年代,实现全市公路桥梁永久化。1992年,全区列养公路共有公路桥92座3608.8延米。其中,专业养护路线桥梁56座2745.91延米,乡村公路桥36座862.9延米。
泉州大桥 位于泉州市区南端,横跨晋江下游,为国道324线重要过境公路桥。1984年9月竣工,桥长848.53米,引桥长2582.07米,22孔,桥面主车道宽12米,4车道,两侧人行道宽各2米,共计宽16米。全桥系联拱钢筋混凝土结构,荷载量汽﹣20、挂﹣100。主孔道标高距正常水面高14.28米,可通行300吨以下船舶。该桥昼夜车流不息,是福建省最长的公路桥。
洛阳桥闸 位于洛阳桥上游500米处,为国道324线重要桥梁,1971年1月动工,1973年10月通车。全长211.6米,32孔,每孔净跨5米,桥面宽9米,矢跨比1/3,载重汽﹣13、拖﹣60。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