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技术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5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技术管理
分类号:
F279.23
页数:
3
页码:
316-318
摘要:
本文描述了乡镇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引进、新产品开发与鉴定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反映了中国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在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企业管理
技术管理
内容
一、技术改造
1958年诞生的公社工业,是以“四坊”(麻、糖、油、豆腐作坊)“五匠”(铁、石、泥、木、竹匠)为代表的农村传统手工业,以人力、畜力为主,使用手工工具。
60年代中后期,创办农机具修配厂,修配技术零星地引入社队工业企业。70年代,一些企业逐步发展到能制造社队工业自己所需要的一般机电设备。
改革开放促进乡镇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79~1983年,社队工业同城市工业协作配套,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协作,引入工业技术,发展适销对路的短线缺门产品。1984年后,一些80年代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乡镇企业中开发成功和首先采用,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80年代中后期,突出搞好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及现有设备的填平补齐,进行工艺革新,加速企业技术改造,完善企业内部技术进步的机制。
1986年,对满堂红皮塑厂、金航制动材料工业公司、江南机械铸钢厂、侨乡服装设计公司、河市副食品厂等5家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后逐年进行。至1991年,全区完成技改项目34个,投资总额2016万元,新增产值5010万元,新增税利862万元。
1992年,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改项目达64个,比前5年技改项目总和还多85%;总投资5913万元,比前5年投资总额增长1.2倍;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税利2800万元,分别比前5年总和增长1.99倍和2.24倍。全区乡镇工业动力机械总能力达41.5万千瓦;有金属切削机床1048台,锻压设备4台,冶炼设备2台,发电设备14组,矿井设备13台,建材设备31台(套),纺织设备200台,轻工设备2359台,食品加工设备134台,其他设备352台。
二、设备引进
1983年2月,中外合资企业泉州通兴有限公司首次从海外引进生产注塑拖鞋自动注塑机。此后,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至1991年,共引进3726台(套)。宝峰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引进全自动电脑控制机及其他生产机械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发泡注塑拖鞋荣获全国轻工博览会银牌奖。江南华侨塑胶企业有限公司引进吸塑机、印刷机、制版机、封切机等19台(套)。
三、新产品开发与鉴定
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厂矿挂钩,通过购买专利联合办厂、联合上新项目,开发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新产品,有些产品打入国际市场。1986年,浮桥镇与航天部厦门工贸中心、北京621研究所联合创办金航制动材料公司,生产机动车辆制动材料;江南镇与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711研究所联办华光电子电脑仪器开发公司,批量生产温控调节仪、电脑转速仪投向市场;泉州建德鲤达里机械厂,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联合开发生产液力变矩器。1987~1992年,共开发101项新产品,其中通过部级鉴定3项,省级鉴定20项,市级鉴定1项;项目水平达到国内首创13项,国内先进水平9项,省内先进1项。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浮桥镇
相关地名
江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