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城区防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61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城区防洪
分类号: TU998
页数: 1
页码: 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鲤城区历史上因地势低洼、排水设施不完善,常发生内涝。解放后,政府规划设计修建晋江下游防洪堤,分两期施工,第一期已完成,第二期工程按抗御不同标准的洪水进行加固扩建。至1992年大部分工程已完成,尚有部分工程正在施工中。防洪堤建成后,可保护乡镇的耕地,减少洪水对城区街道的浸袭。
关键词: 鲤城区 市政工程 城区防洪

内容

鲤城区依江临海,地势低洼,排水设施又不完善,遇台风暴雨,常发生内涝。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在南罗城外沿江筑堤,后历代均有修筑,工程很小,防洪能力差。
  解放后,人民政府规划设计修建晋江下游防洪堤,分两期施工。第一期于1955年9月动工,1956年4月竣工,建成南岸杏埔到东山、北岸金鸡到龙头山堤段。沿堤建有排捞、进水、交通等闸门。
  第二期防洪堤工程于1959年12月动工,1960年6月竣工,完成北岸龙头山至法石堤段,堤长20.14公里(石堤1.64公里、土堤18.5公里),堤高9~13米,堤顶宽2~5米。晋江下游防洪堤南北两堤段全长28.24公里,兴建水闸26座、旱闸6座、涵洞20座,防洪堤总投资1026.41万元。防洪堤工程建成后,缓冲和减少洪水对城区街道的浸袭,保护乡镇的耕地。为提高防洪堤工程能力,1991年晋江下游防洪堤加固扩建工程动工,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加固扩建城区堤段,长10.25公里,按50年一遇的抗洪标准;第二期工程是加固郊区堤段,北岸从金鸡至潘山,南岸从杏浦至溜石,全长17.99公里,按抗御30年一遇的抗洪标准。至1992年完成大部分工程,尚有部分工程正在施工中。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