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56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地貌
分类号: P942.57
页数: 4
页码: 110-113
摘要: 本章介绍了鲤城区的地势北高南低,以丘陵为主的地貌特征,并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地貌,包括侵蚀剥蚀构造低山、侵蚀剥蚀丘陵、侵蚀剥蚀台地、海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冲积洪积河谷平原和海岸地貌等。
关键词: 自然地理 地貌 鲤城区

内容

第一节 特征
  一、地势北高南低
  鲤城区地貌属福建东部沿海花岗岩丘陵与平原地貌区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峰峦起伏,海拔500~800米,为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700米以上的山峰8座,九楼山为全区最高峰,海拔835.6米。北部和中部低山群中的丘陵交错分布;南部的丘陵从大、小阳山经清源山至桃花山呈带状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没入泉州湾。西南部和东南部为泉州平原的一部分,海拔8~9米。
  二、地貌以丘陵为主
  鲤城区地貌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河谷盆地、滩涂等类型,以丘陵为主。根据1990年航测,低山45.26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8.39%;丘陵295.23平方公里,约占54.75%;台地64.93平方公里,约占12.04%;平原69.80平方公里,约占12.95%;滩涂31.13平方公里,约占5.77%;浅海15.73平方公里,约占2.92%;内陆水域17.07平方公里,约占3.17%。
  第二节 类型
  一、侵蚀剥蚀构造低山
  主要分布在北部,海拔500~800米,大部分为火山岩构成,不易风化,峰谷相对高差大,坡差大,地表径流丰富,流水切割强烈。境内有低山52座。
  二、侵蚀剥蚀丘陵
  分布最广,主要在北部和中部的低山群中,南部也有带状分布,大部分由花岗岩构成,易风化,海拔在500米以下,无险峰峻峦。全区海拔300~500米的丘陵有25座。
  三、侵蚀剥蚀台地
  嵌于丘陵和滨海地区,主要分布在双阳、城东、东海、河市等地;海拔10~50米,坡度10度左右,顶部平缓,有明显台次;在湿热的气候条件强烈侵蚀剥蚀作用下,岩石风化显著,淋滤旺盛。
  四、海积平原
  分布在东海、城东、双阳的滨海港湾。由于河流冲积和海潮淤积,滩涂不断扩展,向海域延伸,形成近代海积平原,海拔在1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五、冲积、海积平原
  主要分布在北峰、浮桥、江南和东海等地,为泉州平原的组成部分,由晋江泥沙和海洋沉积物长期堆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
  六、冲积、洪积河谷平原
  主要分布在罗溪、马甲、河市和双阳等地的沿溪两岸狭长的河谷阶地,由冲积、洪积物或坡积物组成,冲积层理明显。
  七、海岸地貌
  位于泉州湾内侧,海岸线长25.2公里,为构造断层上升海岸,有岩岸、泥岸和泥沙岸等类型。后渚港岸段为侵蚀山地岩岸,坡度大,海水深,其余都是泥岸和泥沙质海岸,有广阔的海滩,海底地势平坦,倾斜度小。城东镇前头村一带有一段红树林海岸。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