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疗设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37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医疗设备
分类号: R197.38
页数: 5
页码: 1013-10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27年(1938年)时,安溪县卫生院有100平方米的房屋。解放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各乡(镇)陆续建立卫生院,并进行新建和扩建。到1990年底,全县共有22个医疗卫生单位,总建筑面积为64650.82平方米,占地面积为73639.04平方米。同时,床位数量也逐渐增加,从1950年的28张床位增加到1990年的718张床位。医疗器械方面,在解放前,设备非常简陋,但在解放后,逐步配备了较为先进的设备,如X光机、手术床、麻醉机、心电图机等。
关键词: 安溪县 卫生院 设备

内容

一、房屋
  民国27年(1938),县卫生院成立,有房屋100平方米。此后,官桥、蓬莱、西坪、长坑、湖头相继设立卫生分院,但均借用公房或民房,且规模小,有的只有1间房,房屋结构也很简陋。
  解放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各乡(镇)均陆续建立卫生院,各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屡次新建扩建。至1990年底,全县22个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建筑面积64650.82平方米,占地面积73639.04平方米。历年发展情况详见表。
  二、床位
  1950年,全县有床位28张,按全县人口计算,每千人0.09张。1965年,床位292张,平均每千人0.62张。1990年,全县床位718张,平均每千人0.78张。其中县直属240张,占33.85%。中心卫生院230张,占32.44%。乡镇卫生院238张,占33.71%。部分年份床位发展情况详见表。
  三、器械
  解放前,安溪县医疗单位设备简陋。1949年县人民政府接管县立卫生院时,只有显微镜1台、血压计1台和一些外科、妇产科小件手术器械。1953年配备50毫安X光机1台,1960年添置万能手术床和麻醉机。1978年装备心电图机和A型超声诊断仪各1台。
  1980年安溪县列为全省重点建设县之一,先后添置200毫安X光机3台,脑电图仪1台,B型超声诊断仪1套,病理切片机1架和病理室相应配套,日产纤维胃镜1套,1吨锅炉1座,救护车3辆等较大型设备。1990年全县各医院配备医疗器械情况详见表。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