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邮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邮路
分类号: F616
页数: 2
页码: 403-4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邮路发展情况。在省内邮路方面,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安溪与周边地区建立了步班邮路、汽车邮路等。在县内邮路方面,安溪县也逐渐建立了步班邮路,解决了农村地区的邮件发送问题。在城区投递路线方面,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邮局采取了不同的投递方式,如步行、自行车班、箱投等。同时,也存在着邮件委托代收和自取的方式。
关键词: 安溪县 邮路 投递路线

内容

邮路是指各邮电局、所之间,邮电局、所与车站、码头、机场、转运站、报刊社之间,按固定班期、规定路线交换邮件、报刊的路线。
  一、省内邮路
  清光绪三十年(1904)安溪邮政代办所开设后,设置安溪至同安、安溪至南安步班邮路两条。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头、金谷邮政代办所开办,增设湖头至永春步班邮路一条。宣统三年(1911)4月,湖头至永春邮路因匪患停行。民国3年(1914)邮路调整后,为安溪至泉州,单程62.5公里,两日班;安溪至厦门,单程98公里,逐日班。19年安溪至同安公路建成,步班邮路改为委办汽车邮路。20年9月,晋江至安溪邮路利用汽车。27年安溪至同安公路破坏,邮运靠临时邮差维持,安溪至同安改为步班邮路。直至解放初,全县仅有两条出县步班邮路,继后安溪至泉州、厦门通车后,又改步班邮路为委办汽车邮路。邮电业务迅速发展,邮运量大幅度增加,安溪至泉州改为自办汽车邮路,安溪出县和出省邮件分别由泉州、福州邮件转运中心处理。
  二、县内邮路
  清光绪三十三年湖头、金谷邮政代办所开办后,增开安溪至湖头步班邮路。民国3年新开和调整县内邮路两条,即安溪至长坑,单程62.5公里,两日班;官桥至尚卿,单程35公里,两日班。直至解放初,全县仅有县内邮路三条:安溪至湖头、湖头至长坑、官桥至尚卿,均为肩挑步行的步班邮路。广大农村邮路不通,群众寄信难、取信更难,主要依靠托带、捎转。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邮电、交通建设,邮电事业迅速发展,邮路从少到多,县至各乡(镇)都有委办汽车邮路。1958年全县实现乡乡设有邮电局、所,队队(村一级)通邮路。1961年社、队体制调整增设,邮电局、所和邮路也随之增加。1990年,全县有24个乡(镇)设有邮电局、所22个,占乡(镇)总数的91.7%;448个村有442个通邮路,占98.7%;6519个村民小组,99.6%有固定班期投递。全县邮路投递线115条,单程总长度2721公里,组成邮政网络。为满足群众对通信的需求,1986年4月在官桥邮电支局召开个人承包邮路、专送邮件现场会,依靠社会力量组织官桥至赤岭、官桥至吾宗、官桥至莲美、官桥至上苑4条由农民承包的邮件专送段,信报直接送到收件人手中,按规定向收件人收取适度劳务费,深受群众欢迎。填补邮电局力量的不足,解决村以下的投递问题,到1990年全县个人承包的专送邮路36条,单程625公里。
  三、城区投递路线
  解放初,安溪县城区投递仍沿用旧邮政的方式方法,城区只有一个投递段,每天步行投递一次。1966年改为自行车班投递,仍为一个投递段。1976年改为二个投递段,日投两班,除大宗印刷品和窗口投递外,其余均按址投递。县直机关单位公私信件、报刊一律投至收发室或传达室,有的投到科局,有的则利用社会力量委托代收,邮电局还专设自取信箱、信柜等,一些较大的单位用户均到邮电局自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多层楼房建筑遍及城区,信报的投递有的采取箱投,就是在单元的楼梯口设置信报箱,报刊、信件由住户到箱中自取。暂无箱的,由住户委托一层楼户主代收或其他方式解决。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机构

安溪邮政代办所
相关机构
金谷邮政代办所
相关机构
官桥邮电支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同安区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
湖头镇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