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初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初制
分类号: TS272
页数: 3
页码: 235-23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溪乌龙茶的初制历史、机具、工艺等,涵盖了从制作到烘焙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 茶业 茶叶采制 初制

内容

一、厂家
  解放前,安溪乌龙茶皆由一家一户分散初制。解放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茶园属集体所有,随即以生产队、茶业队、茶场为单位建立茶叶初制厂集中初制。至1978年全县有茶叶初制厂4200家。1979年实行茶叶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除茶叶队、茶场的初制厂保留外,生产队的初制厂解散,成为一家一户家庭式初制。
  二、机具
  解放前,安溪乌龙茶初制用手工操作,采用脚揉手捻,制茶工具有茶架(凉青用)、笳笠(晒凉青用)、茶筛(筛青用)、炒茶鼎(炒茶用,有的用饭鼎代替)、焙笼(焙茶用)等。
  1956年试制推广手摇摇青机、56型木质手推揉捻机。1958年初制机具发展为人、水、畜三种动力并存的半机械化。在茶叶主产区的大坪、蓝田、龙涓等地开始使用畜力、水力带动的摇青机、揉捻机。1959年长坑农械厂制出手拉式烘干机,初制机械逐渐配套。
  1964年后,随着各地小水电的兴起和电动摇青机、揉捻机、杀青机、烘干机的问世,以人、水、畜为能源的动力设备,逐步被电动机、柴油机所取代。
  1975年后,安溪乌龙茶内外销逐年增加,茶叶供不应求。茶叶生产形势看好,也带动了茶叶机械的发展。安溪县茶叶机械厂研制出适宜乌龙茶使用的6CWR—35型揉捻机,很受欢迎。1977年研制出6CWY—80型双笼摇青机;1987年研制出6CWYZ—100型做青摇青两用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8年研制出6CWB—63型包揉机,比人工包揉提高工效6倍,获泉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此同时,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科研项目,由张天福(高级农艺师)主持,县茶叶有关部门配合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在芦田茶场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做青设备在不良气候情况下和夏暑茶都能制出质量较好的茶叶。
  1989年县茶叶公司和大坪乡分别引进台湾乌龙茶初制机械——揉捻机、炒青机和滚筒复揉机在大坪、萍州村试用,布球机在西坪、芦田试用。至此,乌龙茶初制机械已配套成龙。1990年末,全县拥有各种乌龙茶初制机械、机具25373台,其中电动摇青机3755台,手摇摇青机7260台;电动揉捻机3363台,手推揉捻机4298台;电动炒青机696台,手摇炒青机5615台;自动烘干机91台,手拉式烘干机36台;包揉机237台,做青机22台。
  三、工艺
  明末清初,安溪创制了乌龙茶。乌龙茶为半发酵茶,介于红、绿茶之间。民国期间乌龙茶初制工艺有了发展,解放后进一步完善,其初制工艺为:鲜叶→晒青→凉青→摇(凉)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十道工序,分为三个阶段:即做青(晒、凉、摇)、炒青和揉烘阶段。并灵活地掌握“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
  做青阶段。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为乌龙茶初制色、香、味内质形成的关键。
  晒青——把鲜叶薄摊在笳笠或晒青埕上,利用阳光热能减少鲜叶部分水分,使鲜叶萎软,便于做青。阴雨天则采用室外吹风萎凋或室内加温萎凋。
  凉青——把晒青叶翻松,放置在笳笠上散热和散发部分水分。
  摇(凉)青——把茶青装入摇青机中,通过摇青筒滚动,茶青跳动、旋转、摩擦运动,使叶缘部分细胞受到损伤,促进物质的酶促转化。
  炒青阶段。通过高温炒青,迅速制止酶促氧化作用,固定在做青阶段已形成的色、香、味内质,并蒸发较多水分,便于揉、烘阶段操作。
  揉烘阶段。揉、烘有三揉三烘六道工序,反复相间进行,是乌龙茶初制的塑形阶段。
  揉捻——炒青叶通过揉捻机的挤压,扭曲成条,并揉出茶汁,凝于叶表。
  初烘——通过焙笼或烘干机适当高温烘焙,使叶细胞中残存的酶活性进一步破坏,并散发部分水分,便于包揉。
  包揉——把茶坯装进布巾中或小茶袋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的手法,使茶坯条索紧结、弯曲或成螺旋状。
  复烘——用较低温度复烘,即文火慢焙,便于进一步包揉塑形,并减少一些水分。
  复包揉——在包揉的基础上进一步塑形。
  烘干——通过低温慢烘,促进茶叶香气清纯,滋味浓厚,含水量达到3~6%,便于贮藏。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天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大坪乡
相关地名
蓝田县
相关地名
龙涓乡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芦田镇
相关地名
大坪乡
相关地名
萍州村
相关地名
西坪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