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帆船客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986
颗粒名称: 一、木帆船客运
分类号: F552.757
页数: 2
页码: 443-4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沿海航线的历史和现状,包括獭窟客渡、崇武至泉州客运、秀涂至泉州客运、垵头至石湖客运、鸭山至后客运、肖厝至秀屿、横屿客运、莲城至枫亭客运和白奇至后渚客运等。
关键词: 惠安县 水路运输 木帆船客运

内容

獭窟客渡 獭窟是境内最大的岛屿,宋、元、明、清时为“运输津头”,号“万人丁”;历代与内陆的往来,均需“待潮而渡”。民国期间,有5艘通泉州的客运船舶。该岛有10多只通邻村玉埕、上塘、前头等的渡船,潮涨摆渡。1970年“七一围垦”时南北二堤建成连陆,水路客运停止。
  崇武至泉州客运 明、清乃至民国期间,崇武至泉州的航线从未中断,开航时间每日视潮水而定。第一段由崇武至秀涂,是泉州湾通海航道,不受潮水限制。第二段由秀涂经法石至新桥头,待涨潮方能溯江而上。后被汽车所替代。
  秀涂至泉州客运 民国期间,由秀涂开往泉州富美渡头,以客运为中心,从秀涂启航,经白奇村,而后直驶至新桥头。
  垵头至石湖客运 民国期间,垵头与晋江石湖两地每日1班对渡。惠东南的旅客欲往晋江,步行至垵头待渡,可节省旅程,逢年过节时加班,此客运在60年代时尚有。其后陆路交通发达,遂绝。
  鸭山至后客运 民国13年(1924年),为了配合鸭杏汽车公司的客运,开辟此船运。每日在鸭山至桃花山脚、后渚间航行,没有固定班次,视客源而定。因属内港航行,无风浪之虞、晕船之苦,东园地区的华侨都取道于此。
  肖厝至秀屿、横屿客运 肖厝历史上就有客运通往湄洲湾秀屿等地。惠北的小岛横屿在肖厝对面,岛上与外界的往来都靠肖厝客渡。1959年南埔成立渡船队,有100吨渡船2艘,运行于肖至秀屿、肖厝至横屿间。1989年有渡船6只。
  莲城至枫亭客运 民国期间,松村、南头、郑厝3个村有渡船7艘30吨,专门载客往山腰、奎璧、峥嵘、双溪及枫亭等地,抗战后停航迄今。
  白奇至后渚客运 1949年后,白奇村民自设渡口,运客至后渚。1950年归集体所有。1978年后,客船改用机动船舶,至今从未间断。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