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96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桥梁
分类号:
U448
页数:
3
页码:
429-4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惠安县桥梁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古桥、公路桥等。
关键词:
惠安县
陆路
桥梁
内容
一、古桥
境内建桥起始年代无考,但建桥颇多,大部分为石板桥或石墩木面桥。据旧志载,宋建桥梁17座,元建4座,明建6座,清建8座,年代不详的8座。这些桥大多属屡圮屡修,桥址较为固定。由于岁月消磨,多数已难寻踪迹,有5座比较著名的保存至今。
万安桥 俗称洛阳桥,是国内著名的第一座海港梁式古石桥。位于洛阳镇洛阳江入海口,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1053~1059年)竣工,历时6年8个月。初建时全长360余丈(1106米),宽1丈5尺(4.61米),共46墩47孔。桥的两旁有扶栏500根、石狮28件、亭7座、塔9座,以及桥头将军石像。桥建成后,屡经台风、巨浪袭击和地震破坏,历代较大规模修理有6次。民国22年(1933年),易桥面石板为钢筋水泥。1962年10月6日第三孔大梁裂纹,桥墩下沉,桥面略有倾斜,至1963年4月将该部分桥孔堵实,改桥为路堤长259.9米。
大德桥 位于涂岭乡驿坂街南,宋时建。桥长23米,宽3.3米,3孔,为石墩石梁桥,桥面结构各节由5条石板铺成,桥板最长5.9米,宽0.7米,厚0.4米。清雍正五年(1727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桥南15米处有“大德桥”石碑1座。
青龙桥 位于辋川镇下埭村与峰崎村大路交界处、为石墩石梁桥,现已成断桥。残长35.6米,宽4.1米,4墩5孔,桥面各节原铺设石板5条,最长12.8米,宽1.4米,厚0.63米。现石板已部分缺损和断裂,但仍为通道,供行人来往。桥由僧人道询建于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元、明、清三次重修。
辋川桥 位于辋川镇西北,横跨菱溪与林辋溪交汇处,为石墩石梁桥,长121.4米,宽3.9~4.9米,7墩8孔,墩系6层重叠。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现新建22根桥栏杆,仍为交通要道。
无量桥 位于涂岭乡清美村溪头溪上。为石墩石梁桥,长30米,宽2.7米,4墩5孔,板面每节原铺石板5条,现存4条,最长5.4米,宽0.65米,厚0.25米。明代以前建造,具体年代不详。
二、公路桥
民国期间始建公路,同时架设简易木桥,而后逐步改建为石拱石台结构。1949年后,公路建设加快,桥梁增多,由于年年改造和养护,得以不断完善。1972年境内公路桥梁都已改建成永久性。至1989年,计有国道桥梁22座、723.3延米,县道桥梁37座、702.75延米,乡村道桥梁64座、1371.31延米。其中长度100米以上的3座,50米以上的4座,30米以上的19座,8米以上的97座。较大型的有洛阳桥闸、庄兜桥、黄塘溪头桥。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万安桥
相关作品
大德桥
相关作品
青龙桥
相关作品
辋川桥
相关作品
无量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