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蓄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91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蓄水工程
分类号: TV697.1+1
页数: 6
页码: 347-3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早已注意到兴修水利。宋开禧时县内有陂、塘、溪、潭300所。民国时期,陂、塘、坝、圳虽增加较多,但总蓄水量仅200万立方米,受益3.43万亩。惠安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建成多座大中型水库,也修建了很多小型水坝。
关键词: 惠安县 水利建设 蓄水工程

内容

惠安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早已注意到兴修水利。宋开禧时(1205~1208年)县内有陂、塘、溪、潭300所。明隆庆年间(1567~1573年)境内池塘总面积4顷64亩8分。至清代,境内有陂、塘、坝、潭283处。民国时期,陂、塘、坝、圳虽增加较多,但总蓄水量仅200万立方米,受益3.43万亩,占全县耕地的8.2%。最大的蓄水工程为张坂埔塘村的蚌塘,蓄水1.3万立方米,灌田50亩,促使该村生产发展,粮丰畜旺,该村因而被誉为“金埔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各种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大中型水库有惠女水库、菱溪水库、泗洲水库、陈田水库等。县内从1958~1970年,建成小(一)型水库11座(其中后吴水库于1955年被洪水冲垮,现存10座),总控制流域面积34.21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786.6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9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75万亩。其中东楼、美峰、山外、梅山、竹田坑5座由县管理;石门坑、红星、格口、尾田、龙潭5座由乡一级管理。这些水库都管理较好。从1954~1986年,县内建成小(二)型水库39座,总控制流域面积43.3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903.1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0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46万亩,这类水库范围小,渠道短,灌区集中,管理灵活,灌溉适时,建造也比较容易。西山塘、下埔塘由张坂镇水管站派人管理,水磨坑、碧岭、昆山、西湖、仑斗林等5座由水库与农、林、果场联合管理,管理人员落实,经济制度健全,能够开展多种经营,经济效益较好。其余30座水库基本上处于少管或无人管理状态。在管理人员、制度、水库设施的维修、保养、配套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此外,从1953年起,县还发动群众修建小型水坝,并曾于1958年和1966年,出现二次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热潮。至1989年,全县共修建小型池、塘、潭、坝9982处。
  附一:大型的惠安水库简介
  该水库又称乌潭水库,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马甲乡彭殊村,是福建省四个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之一。
  该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水利工程。1958年7月动工,1963年3月竣工。整个工程跨3个县(南安、晋江、惠安)1个区(鲤城),14个乡(镇)、256个自然村。原设计灌溉面积24万亩,即惠安县20.5万亩,鲤城区3.5万亩(鲤城区辖内右干渠未开挖,实际受益的面积只有河市乡0.72万亩)。1971年10月经省、地有关部门核定,灌溉面积9.04万亩,有效面积8.41万亩。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05.8平方公里。原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500年校核,总库容1.2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8748亿立方米,死库容0.12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81米(高程,下同),设计防洪水位83米,校核防洪水位84.23米,死水位58.25米。
  1977年6月,加固大坝,防洪标准改为3天雨量1000毫米(约1万年一遇)。工程加固措施是:原溢洪道堰顶高程由81米降至77.6米(即把溢洪道炸深3.4米)。1989年实际总库容1.2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65亿立方米,设计洪水位81.3米,校核洪水位83.95米,正常水位77.6米。
  1958年7月,该水库由红旗、东红、飞跃和上游等公社联合承建。整个工程采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群众热情很高,民工扛着锄头,挑着畚箕,带着薯干、草席上工地。人们说,乌潭水库是“锄头畚箕加薯干”修建的。在修建大坝的1.5万名民工中,妇女占80%以上,达1.3万名。渠道开工后,修建大坝渠道的4万多名民工,仍以妇女为主,女民工中,有农村的,也有城镇的(包括渔村和侨乡),年纪大的50~60岁,轻的才15~16岁。1959年乌潭水库改名“惠女水库”。1973年,又改名为“乌潭水库”。
  附二:中型水库简介
  一、菱溪水库
  该水库位于涂岭乡驿坂村附近原菱溪中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建省最早兴建的一座中型水库。工程设计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水库集雨面积51.2平方公里(上游建陈田水库,拦截29.2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核定为3.87万亩,受益5个乡(镇),即涂岭、山腰、螺城、螺阳、辋川。
  水库于1956年7月8日动工,1959年6月6日竣工,并正式蓄水。控制流域面积51.2平方公里。原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200年校核,防洪水位75.6米高程,相应库容2412万立方米。
  1977年4月至1979年12月,水库进行保安加固处理,设计重现期为0.2%,原为三天总雨量772毫米,洪峰流量1148秒立方米,洪水总量4068毫米,现为三天总雨量1000毫米,洪峰流量1662秒立方米,洪水总量5530立方米,校核防洪水位81.64米高程,总库容3060万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1164万立方米,校核频率0.01%,兴利库容1896.1万立方米,死库容215万立方米。
  二、泗洲水库
  该水库位于涂岭乡涂岭村泗洲溪上游。工程由晋江地区水电局设计,受益的超先公社(即现在的涂岭、南埔、后龙、山腰、辋川等乡和山腰盐场)承建。1958年6月动工,1959年11月4日大坝完成,1960年7月13日渠道16公里正式通水。
  水库集雨面积21.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因来水量不足,实际灌溉3.26万亩。
  三、陈田水库
  该水库位于菱溪水库上游,即涂岭乡陈田村。系以拦洪发电为主,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水库。
  水库集雨面积系拦截菱溪水库的29.2平方公里,占菱溪水库原集雨面积的57.5%。总库容267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93.26万立方米,死库容73.46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217.5米,设计洪水位216.8,正常水位213.8米,死水位184.57米。
  1957年,福建省水利规划队对陈田水库坝址进行综合勘察。1964年5月对坝址和迎水坡粘土斜墙的坝型及采石方式作出规划。1970年9月28日,坝基开始填土。1971年10月26日,完成大坝堆石、填筑任务。1972年1月19日,完成输水涵洞启闭安装,开始蓄水。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惠安水库
相关作品
菱溪水库
相关作品
泗洲水库
相关作品
陈田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