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溪流整治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9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溪流整治工程
分类号:
TV
页数:
3
页码:
345-3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溪流整治工程的情况。其中包括林辋溪、黄塘溪、菱溪、坝头溪、蔗潭溪等。
关键词:
惠安县
溪流
整治工程
内容
民国及其以前,境内溪流得不到很好治理,造成上游冲刷,下流淤塞。溪岸两边田地成为易旱易涝的贫瘠地。
1953年4月,福建省省长江一真到惠安视察,针对水土严重流失问题,提出“必先整治溪流,改造穷山恶水”的意见。同年夏天,省水电厅、林业厅各抽调10名干部,组成“惠安县水土保持勘察队”,进驻惠安,对林辋溪上游进行勘察和治理。尔后,进行五大溪流治理。
一、林辋溪
1953年冬,成立惠安县治理林辋溪工程指挥部,对林辋溪进行治理。重点在上游的锦水、杏林二个地段,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措施是根据地形,修建小水库、小围塘、筑溪闸坝。同时对山坡、山沟进行治理,如建土谷场、鱼鳞坑、水平沟等。这两个地段由于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先后受到国务院、团中央、全国妇联的表彰。杏林村党支部书记朱克明1958年赴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锦水村获得国务院奖给的一面红旗,上面写着“石头山上,密林常青;干涸沟里,细水长流”。
1958年2月,进行“治理林辋溪,改造走马埭”的群众性整治工作。治理地段从涂寨乡陈芹村至辋川乡的山尾村,总长7公里。治溪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加宽溪床。上游拓宽8米,下游拓宽13米,顶宽50米,底宽30~33米,加深1.5~2米。部分地段截弯取直,同时对溪岸全面加高培厚,总工程量土石方30万立方米。劳动力由受益区无代价负担,附近非受益区8个村群众无偿支援。上场劳动力多达8000余人。溪流整治于1958年2月23日动工,4月10日完成。
县水电局组织人员,对走马埭进行全面测量、规划,将整个埭分成七个片,116个耕作区。每个耕作区60~80亩,开挖田间主渠道8条,长11.12公里,田间道路58条,总长55.56公里;建排洪闸3座。过去溪床淤积高,埭田低,洪水一来,到处泛滥,一片汪洋,水排不出。造成土质遇水成淤泥,遇旱则板结龟裂。走马埭改造除了认真解决排水和道路交通外,同时注意改良土壤(主要是掺沙),改善耕作条件,使这些“望天田”,基本达到旱涝保收。而产量成倍增长,个别的片区已成为年产吨粮田。
1969年冬,林辋溪进行第三次治理。重点治理中下游,从螺阳乡钱塘段至涂寨乡陈芹段,新建溪边闸、陈芹闸,同时扩建团结闸(增建3孔)。整个工程于1970年上半年完成。林辋溪上游增建梧宅、后田、霞东、钱塘等6个闸坝。
林辋溪经过三次治理,整个流域先后修建小(一)型水库2座(美峰、梅山水库)和小(二)型水库8座(锦水、锦丰一、二、三库,东风、七一、红星、工农水库),还兴建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水坝5座(洋坑、溪仔内、后仁、大坝内、竹田坑)。
二、黄塘溪
1958年,对中段溪床进行加深加宽,对部分溪岸进行加宽培厚,但治理尚不够彻底。每年汛期前,溪岸附近村庄的群众为了减少耕地和作物受淹面积,还要采取临时措施,抢修溪岸。
1970年春,在上游控制流域内,分别建成龙潭、尾田、兰田3座小(一)、小(二)型水库,在尾山建闸坝一座。
1976年冬,对下游7公里(从黄塘乡溪头村起至洛阳镇庄兜村)进行全面勘察规划。溪流全面裁弯取直,扩宽到100米,东西两岸从底基到过水断面上各用条石砌高2.5米,堤顶再填土1米,合计高3.5米。增建溪头村1号桥,赤土村2号桥,省吟村5孔桥,并于东西溪堤上建公路。
1957~1985年,在上游流域内,先后建小(一)型水库3座(格口、龙潭、尾田)、小(二)型水库7座(兰田、水流口、石佛、皂斗林、碧岭、小桥、溪南)。1970年在埔兜倒虹吸管上游100米处,建地下坝1座,拦蓄溪床潜流水,灌溉农田。
三、菱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溪流的下段经过裁弯取直,溪床加深、加宽,溪岸加高至2.5米左右又再加以培厚。菱溪上游分别建中型水库2座(菱溪、陈田)和小(一)型水库3座(加田、后山、后吴)。彻底改变暴雨一来,下游泛滥成灾的状况,使这一带的耕地基本成为旱涝保收田。
四、坝头溪(又称泗洲溪)
1952年,在龙田门段建西坝闸后,又建白石港、凤阳等水闸。对溪流截弯取直,溪岸加宽、加高、培厚。
在流域面积内,兴建中型水库1座(泗洲水库),红星、山外2座小(一)型水库,幸福、湖仔内、丰收、四清4座小(二)型水库,还有其他小型水利工程。
五、蔗潭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溪流几经治理,先后采取加宽、截弯取直和建闸等工程措施。上游流域面积内建(一)型水库(竹田坑)1座,小(二)型水库3座(互相、林前、刘厝水库)。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林辋溪工程
相关专题
黄塘溪工程
相关专题
菱溪工程
相关专题
坝头溪工程
相关专题
蔗潭溪工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