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其他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908
颗粒名称: 第十四章 其他工业
分类号: F426.89
页数: 2
页码: 343-3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其他工业的情况。其中包括饲料、电器、玻璃制品、制盐、渔网等。
关键词: 惠安县 其他工业

内容

第一节 饲料
  1972年,社办饲料企业开始兴建。是年,城关镇兴办有综合饲料加工厂,加工番薯藤、豆秆、麦草、花生壳等饲料。随后,各公社先后创办饲料加工厂。80年代初期,饲料业开始加工混合饲料。1983年,山霞乡办起惠东饲料厂,生产大小禽畜配合粒饲料。1985年,惠康饲料厂创办。之后,螺阳、百崎、辋川相继创办混合饲料厂。1988年,后龙乡金腊对虾场开办对虾饲料厂。1989年,全县有乡村饲料厂7家,产量1333.36吨。其中乡以上饲料厂仅1家,产值269.53万元。
  第二节 电器
  电器是80年代新兴的行业,但惠安兴办均是一些小型企业。1985年,创办张坂节日灯厂,生产节日灯产品,行销全国各地。是年,创办东园家用电器,生产30~40瓦日光灯镇流器,这是全市唯一生产镇流器的厂家。1988年,因原料缺乏而停产。
  第三节 玻璃制品
  1970年,惠安玻璃厂于崇武赤湖筹建;1973年3月正式投产。主产药水瓶、桅灯罩、煤油灯罩、鱼球等。1977年3月,实施技改,增加生产菌种瓶、食品包装用瓶和压花窗玻璃等。1982年,玻璃厂年产量突破千吨,产值突破百万元大关。1985年,建成年产1500万只罐头瓶的生产线。1988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发展小药瓶生产。1989年,企业产值142.56万元,上缴税利35.10万元。
  是年,全县有乡以上玻璃制品厂3家,总产值292.40万元。
  第四节 制盐
  宋时,境内盐业生产已有相当规模。至元代,制盐均采用煎盐法。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海盐生产改煎为晒。是时,全县有盐户154户,盐户人口1471人,晒盐丘埕8141丘。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玉埕一带多以制盐为业。是时,有盐丁1820人,盐田3.87万亩,年产盐0.55万吨。民国时期,产盐区有山腰盐场和埕边盐场。民国32年(1943年),盐场面积7.12万亩,产盐量达3.6万吨。山腰成为全国著名的产盐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1977~1980年,是全县盐业发展高峰期,相继创办一批新盐场,开发出精盐、低钠盐、加碘盐等新产品。1989年,全县盐场21个,盐田面积22.95万多亩。其中乡以上采盐业15个,总产值3240.13万元;加工盐业1个,产值61.64万元。
  第五节 渔网
  织渔网是惠安沿海渔区历代相传的手工业。1978年,祟武网厂创建,承接福建省外贸公司的出口网片加工业务,为福建省首家出口渔网的企业。该厂采取分散加工集中定型的办法,加工点除崇武外还有小岞、山腰、后龙等地。
  1980年4月,惠安县渔网公司成立,下设后龙、山腰、盐场、崇武等7个渔网加工点。1983年,开发出螺旋网底、莲花网底等多种产品,颜色由原色改为套色,成为小捞网制作的一大创举,产品在日本享有盛誉和专利权。1984年,公司被福建省外贸公司定为“免检出口企业”。之后,产品拓销至东南亚等地。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