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竹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90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竹编
分类号: F426.899
页数: 1
页码: 3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竹编工艺由永春人陈成水传入惠安。1952年,竹器合作小组和生产合作社陆续创办。1972年,大量加工竹编制品,创办竹编工艺生产社。1977~1983年,城关竹编厂年产值为30多万元,后因市场变化而停产。1989年全县木雕产品产值15.00万元。
关键词: 惠安县 工艺美术 竹编

内容

民国时期,竹编工艺由永春人陈成水传入惠安,出现篾竹手工制品。家庭竹编用品多为用户备料雇竹编匠加工而成,部分竹编匠选用优质篾竹,或打编成竹笼、篾箩、篾筛、畚箕、笳笼、笊篱,或编织成花篮、鸟笼、热水瓶壳或削制成扁担等出售,藉以谋生。
  1952年,一些竹器合作小组和生产合作社陆续创办。陈成水之子陈荣华在县城北关开办竹器社。后来,陈成水夫妇在城关组织人员学竹编工艺。1972年开始大量加工竹编制品。由于出口需要,城关镇创办竹编工艺生产社,聘请陈成水负责技术传授。主要产品有:壁挂屏、花篮、花器、盂、盘、罐、鸟笼、盒等。
  1972年,洛阳竹器社改为洛阳竹编工艺厂;城关镇新办一家竹编厂,生产的竹编工艺品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产品主要有套色花纹的热水瓶壳、花瓶、花壶、灯罩、花篮等。1977~1983年,城关竹编厂年产值为30多万元,后因市场变化而停产。1989年全县木雕产品产值15.00万元。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