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壳灰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88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壳灰业
分类号:
F426.91
页数:
1
页码:
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沿海积存大量贝壳,群众有烧制壳灰用于建筑的习惯。50年代初期,多个地区生产壳灰,产品有建筑用壳灰、油灰等。60年代,大队、小队创办建材厂或灰窑。80年代后,壳灰业推行承包责任制,部分灰窑卖给私人经营。因建筑壳灰用量减少和外来石灰的冲击,不少灰窑停产。
关键词:
惠安县
建材工业
壳灰业
内容
惠安沿海浅水海滩积存不少贝壳,邑人素有以贝壳烧制壳灰用于建筑的习惯。出现牡蛎人工种植业后,群众利用生蚵壳烧制壳灰。50年代初期,烧壳灰规模较大的地区有后龙港,辋川街,东岭的东埭,崇武,张坂的群贤,东园的后港和许埭头,洛阳的屿头等,产品有建筑用的壳灰、油灰,船用的“桐油灰”。1953年,砖瓦业与壳灰业合并。
60年代,许多生产大队、小队陆续创办建材厂,或建起灰窑。1978年,全县有社队壳灰厂45家,从业人数253人,壳灰产量18409.02吨,总产值53.39万元。
80年代以后,壳灰业推行承包责任制,部分灰窑卖给私人经营。后因建筑壳灰用量减少,加上莆田、安溪石灰的冲击,不少灰窑停产。1989年,壳灰产量减至9798吨。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