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金属制造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87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金属制造业
分类号:
F426.4
页数:
2
页码:
324-3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在置县前就有冶铁和手工打铁作坊。清代有五金铺、锌器店铺。民国期间设有协和锌器店等。1955年成立铁器、五金生产合作社,后改为社办农具厂或渔具厂。70年代出现电镀业,80年代发展迅速。1989年全县有金属制造业16家,重点厂家有惠安五金厂。
关键词:
惠安县
金属制造业
内容
惠安置县之前,就有冶铁和手工打铁作坊。清代,城关有五金铺、锌器店铺。民国期间,又设协和锌器店、源裕号五金店、布政庄店等。铁器作坊在城关、黄塘、张坂、山霞、洛阳、崇武、山腰等地亦有所发展。但生产方式都是手工操作,产品有水管、水槽、锄头、板锄、镰刀铁耙、煎匙、斧头、石锤和渔钓、船钉、船锚等渔具。
1955年,各地纷纷组织成立铁器、五金生产合作社。1958年后多数改为社办农具厂或渔具厂。是年,崇武农具厂和崇武渔具厂创办;8月合并为崇武渔农业机械厂。1960年10月,升格为国营惠安中心渔具厂。1961年,惠安农械厂分拆出惠安五金厂。1965年,城关钟表修配合作社和城关锌器生产合作社归入县五金厂。产品主要有捕鱼用的“大光灯”、农用薯渣板、人力车环、木工凿等。
70年代境内出现电镀业,最早为惠安一中实习工厂开展电镀业务,接着惠安电厂和城关镇农械厂亦开展电镀业务。但因技术力量不足相继停业。1972年4月,惠安县渔具厂建立,生产船斧、船锤、船用铁桶、渔钓、船锚和渔网等产品。1977年,涂寨铁器社改为惠安县匠作工具厂,生产钢石工锤、泥水土刀、土抹、钢钻、大中喉风箱等产品。是年惠安服装厂拆出部分成立一个小五金厂,冲制小五金件,当年产值6000元。翌年发展电镀业,主营镀锌,兼营镀铬、镀仿金。1978年,东园乡阳光村创办拉链厂,生产铝质拉链。是年,全县社队办铁器制造企业31家,从业人数1472人,年产值209.6万元。
1979年,市五交化公司对铁制产品实行定点、定产品生产。辋川农具厂定点生产石锤、中小喉钳;田边农具厂定点生产洋镐、船斧、钢钎等。后龙农具厂的道爽板、押筛刀则为省定点产品。80年代以来,社会上个体打铁户发展迅速,各地农具厂打铁车间及铁器厂或停产,或转为机修厂,同时五金行业涌现的新产品有手表链、表壳、桶钩、桶耳及一些精细五金产品。1984年,东园、涂寨、山霞、崇武先后创办元钉厂,后因原料问题仅存1家。
1986年,惠安五金厂为惠安啤酒厂制作瓶盖注塑机,并研制出肉丸机、肉丸搅拌机。1987年,开始承接加工制造惠安机械厂农用车驾驶室模,并为部队加工制作汽车外壳和炸药箱外壳。
1989年,全县乡以上金属制造业有16家,总产值为569.82万元,重点厂家有惠安五金厂。
该厂成立于1961年,主产五金产品,兼营修配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和钟表修理业务。1978年企业产值76万元,利润7.5万元。1982年产值增至105万元。1989年产值140万元。是年,全厂职工200人,拥有各种机械设备70多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程度达到70%。分设有铸造、机械设备、自行车配件和冲制、喷漆等车间;厂外设立有外修车间、五金修配门市部和钟表店等。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