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力联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8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力联网
分类号: TM7
页数: 2
页码: 320-3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电力联网的情况。其中包括变电站、联网等。
关键词: 惠安县 电力工业 电力联网

内容

1972年,开始架设泉州至惠安的35千伏输电线路,至1989年,全县建有6个变电站,用电量9154万千瓦时。全县供、用电紧张局面得到缓和,供电范围扩大,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不断提高。
  一、变电站
  城关供电所和北关变电站 1972年开始架设泉州至惠安的35千伏输电线路,全长21.78公里。同年,建北关变电站,装机7000千伏安2台,担负城关、东岭、螺阳、黄塘、涂寨、辋辋川等乡(镇)及电灌站用电。1973年6月18日,以10千伏运行。1974年10月1日,以35千伏运行。霞光110千伏安变电站建成投产后,北关变电站于1989年下半年转为惠北线开关站。其装机分别调给上仑站500千伏安1台,调给山腰站2000千伏安1台,作为城关地区备用电源。
  上仑变电站 1973年架设杏林至上仑35千瓦高压输变电线路,全长7.04公里,装机3800千伏安2台,然后由上仑延伸至东溪二级电灌站直变,35千伏变压为0.4千瓦,线路长7.68公里,装机1000千伏安2台。1974年11月30日投产。供应东园、张坂、洛阳和各电灌站用电。1985年5月,重新架设从华侨大学至杏田线路,长度15.65公里,直接供应上仑和东溪。
  山霞变电站 1980年建站,线路由东溪电灌站延伸至山霞,全长5.01公里,装机3800千伏安/2台。1982年5月1日正式运行。主要担负沿海突出部的山霞、崇武、东岭、净峰、山岞等乡(镇)用电。
  山腰变电站 1975年,由县城北关架设35千伏线路至山腰街,全长15.91公里,装机3000千伏安/2台。1976年10月1日投入运行。主要担负山腰、盐场、盐业机械厂、后龙、南埔、涂岭、化工厂等乡(镇、厂)用电。
  陈田水库第二级水电站至涂岭溪西村 1977年9月架设35千伏线路,并入大电网,全长6.26公里。
  霞光110千伏变电站 1987年开始办理征用土地,同年6月12日动工兴建,1988年底基本完成,1989年1月31日正式投产运行。容量装机31500千伏安/1台。该站建成后,为缓和惠东片的用电矛盾,1989年继续动工兴建东岭、崇武二座变电站。同年,霞光至东岭的18.2公里输电线路架设完成。
  仙境变电站 1988年9月,由泉州井山变电所架设110千伏输电线路直达南埔乡仙境输变电站,长度4.6公里,装机560千伏安。1989年7月1日至10月1日以35千伏先后向炼油厂的生产区、生活区、码头供电。
  二、联网
  境内水力发电站与大电网联网的有:
  并入35千伏的有陈田水库一、二级水电站,装机2400千瓦/4台,升压站总装机容量3000千伏安/3台,与惠安至山腰35千伏线路,在涂岭乡溪西村实行“T”接。
  并入10千伏电网,小水电站的有陈田三级站、菱溪水库坝后电站、后吴水电站、山外水电站、泗洲水库坝后电站。装机容量计1819千瓦/8台。水电站的供用电业务由县电力管理处统一调度,水电站所属管理处实行经济独立核算。
  乌潭水库坝后电站,1983年建成投产,装机1200千瓦/3台,该站站址与南安县洪濑变电站较近,因而,直接与其联网。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城关供电所
相关专题
北关变电站
相关专题
上仑变电站
相关专题
山霞变电站
相关专题
山腰变电站
相关专题
仙境变电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