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水产品加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86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水产品加工业
分类号: F426.82
页数: 1
页码: 3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早期,境内水产品加工方法主要是晒干、腌制,产品有蛏干、牡蛎干等。40年代,崇武兴办1家冰厂,生产冰块用于水产品保鲜加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县成立国营水产公司统一收购加工水产品。70年代,南埔、后龙公社发展海菜、紫菜加工业。1983年,崇武创办水产综合加工厂生产鲑油、鱼露。1984年后,乡镇水产冷冻保鲜加工企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惠安县 水产品 加工业

内容

早期,境内水产品加工方法主要是晒干、腌制,产品有蛏干、牡蛎干、虾米、鳗巴、鱿鱼干、蛏鲑、间鲑和各种咸鱼等。40年代,崇武兴办1家冰厂,生产冰块并用于水产品保鲜加工工艺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县成立国营水产公司,并在沿海乡镇及主要渔区的村分设水产站。至此,除贝壳类由私人加工外,其余水产品均由水产部门收购统一组织加工。70年代,南埔、后龙公社发展海菜、紫菜加工业。1983年,崇武海门创办崇武水产综合加工厂,以三角鱼、什鱼为原料,生产鲑油、鱼露。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
  1984年后,乡镇水产冷冻保鲜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净峰湖街村首办家庭式小冷冻厂,接着,崇武、港墘、南埔、沙格也建起冷冻厂。1985年,崇武镇大岞村与日本客户合资创办大川海洋资源有限公司。这是乡镇企业中规模最大、设备比较现代化的冷冻厂,主要加工出口文蛤、花蛤、梭子蟹、海虾和各种经济鱼类。随后,崇武各村、小岞乡相继办起冷冻厂。乡镇冷冻厂的发展,大大增加当地水产品的保鲜加工库容。同时,水产品的晒干、腌制加工量逐渐减少。
  1989年,全县有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6家,总产值2003.83万元。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