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盐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86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盐工
分类号: F768.2
页数: 2
页码: 307-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盐业历史悠久,盐工数量庞大。民国31年,埕边场盐工2725人,山腰场盐工2099人。1949年后,盐工工资采用月薪制。1989年,全县盐工总户数为7522户,盐户人口29373人,男6718人、女5667人。全县盐工年均工资1896元。民国时期盐业专卖制、自由贸易、征税制、专卖制等并存。
关键词: 惠安县 盐业 盐工

内容

一、人员及工资
  明嘉靖年间,全县盐户154户,占总户数的3.38%,盐户人口1471人,占总人口的3.79%;隆庆四年(1570年),全县盐户口966人,其中男516人,女450人。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有晒丁1820人;雍正年间(1723~1735年),有晒丁1761人。乾隆元年(1736年),有盐丁1833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山腰田地1875.14亩被海水冲毁,改筑为盐埕1595.71亩,有晒丁130人。
  民国31年(1942年),埕边场盐工2725人,山腰场盐工2099人;民国34年,埕边场盐工1149人,山腰场盐工2578人。
  1949年,全县盐工2347人。1949年后盐工工资采用月薪制。1958年,全县盐工2262人,国营盐场2088人,社营盐场174人。1960年国营山腰盐场盐工年均工资464元,1961年年均工资415元,1962年年均工资452元,1963年年均工资432元,全县盐工年均工资470元。1967年,全县盐工3334人(男2024人,女1310人)。国营盐场年均工资387元,社营盐场年均工资437元。1978年,全县盐工4232人,国营盐场2623人,社营盐场1619人。国营盐工年均工资614元,社营盐工年均工资469元。1986年国家提高盐价,提价的50%~60%用于提高盐工收入及改善福利设施,全县盐工年均工资1094元。1989年,全县盐工总户数为7522户,盐户人口29373人,男6718人、女5667人。其中国营盐场10109人(男5704人,女4405人),乡镇盐场2185人(男992人,女1193人),村办91人(男22人,女69人)。全县盐工年均工资1896元,其中国营场1816元,乡镇场1980元。由于盐场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管理较好的乡镇场有辋川二场、崇武场、埕边场,年均工资分别为2750元、2371元和2162元。
  二、文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盐民、盐工文化素质差,几乎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加强对盐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遵守纪律观念以及文化技术素质。1952年,山腰盐场埭港、菜堂、钟厝场务所举办政治文化班,有青年盐工700多人入班学习,1953年,举办文化速成班,盐工200人入班学习,场务所建立文化室3个。1954年,举办青年积极分子培训班,参加90人。1957~1958年,推荐一批在职干部到天津塘沽盐业学院学习。为提高盐场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1986年,山腰盐场举办班组长培训班6期,受训478人;举办各类管理干部、业务人员和职工培训班12期,受训2210人,举办新工人“岗前”应知会培训3期,受训635人。全县组织盐业系统职工学习TQC盐业气象、藻垫防渗推广、安全用电、现代企业管理、海盐生产工艺、标准计量及财务管理知识,并推荐和选送参加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学习的有数十人次。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