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盐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85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盐场
分类号: TS34
页数: 2
页码: 295-2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在宋元时期已是福建重要海盐产地,清乾隆年间山腰盐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复建、新建多个盐场。重点盐场有山腰盐场和埕边盐场等。
关键词: 惠安县 盐业生产 盐场

内容

宋元时期,惠安已是福建重要海盐产地。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山腰被海水冲坍田地1875.14亩,改筑为盐埕1595.77亩,是为山腰盐场之前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陆续复建、新建数处盐场。.1957~1960年,复建埕边盐场、前黄盐场、辋川第一盐场、山霞盐场、龙苍盐场等5个集体场,生产面积15091公亩。
  1964~1969年,山腰盐场扩建“五四”工区、南海工区、下江工区外滩,增加生产面积26183公亩。新建乡镇盐场有潘南盐场、东岭盐场、辋川第二盐场、东园白奇盐场以及扩建埕边盐场,增加生产面积54159公亩。
  1977~1980年,新建净峰、小岞、张坂、青山、崇武、七一、洛江、龙苍等8个集体盐场,增加生产面积56301公亩。新建后港、前内、东埭3个村办盐场,生产面积5356公亩,新建山腰盐场东海工区,生产面积12400公亩。
  1987年改建、兴建东风、大潘、后任、白奇盐场一单元,面积3412公亩。
  1989年,全县有盐场21个,其中国营盐场1个,乡镇盐场14个,村办盐场6个,盐田总面积229584公亩,有效生产面积193290公亩。
  附:重点盐场简介
  山腰盐场 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今为国营盐场,有5479户、23555人,其中盐工22199人,拥有盐田面积96028公亩,生产面积87367公亩。下辖陈庄、埭港、菜堂、钟厝、东海、南海、西海、下江等8个工区。1989年,全年产量102180吨,单产1.06吨/公亩,人均年产盐49.13吨,销售108603吨,职工年平均工资1816元,利润总额635300元。
  埕边盐场 宋代置县时,有盐亭129所,大都分布埕边盐场一带,今为镇办集体盐场。1989年,盐场职工425人,干部31人,全场面积21731公亩,生产面积17482公亩、产盐23205吨,单产1.33吨/公亩,销售17452吨,利润总额472600元,职工年平均工资2162元。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机构

惠安县盐务局
相关机构
惠安县盐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