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开荒和围海造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开荒和围海造田
分类号:
S28
页数:
3
页码:
235-2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惠安县唐朝时期,先民在沿海一带围垦为埭,作为农田,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不断增长,人多耕地少的矛盾突出,中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发动沿海人民筑堤垦滩。本文介绍了大竹岛、潘南围垦、柯港围垦、“五一”围垦、“七一”围垦、社坑围垦和南埔围垦等围垦工程。
关键词:
惠安县
开荒
围海造田
内容
唐朝,境内先民就在沿海一带围垦为埭,作为农田,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他们围滩造田,规模较大的有:崇福埭(今山腰),长2里,面积300余顷;蔡埭(今山腰)长宽各5里;孙府埭(今辋川)面积2000余顷;王孙走马埭(今辋)长20里;官埭(今辋川)长20里;承天1(今辋川)面积2000余顷;法石埭(今辋川)面积2000余顷;曾垆埭(今辋川)面积2000多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不断增长,人多耕地少的矛盾突出,中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发动沿海人民筑堤垦滩。1951~1989年,境内共开荒造田、围垦造田66处,总面积99052亩,其中1万亩以上的有“五一”、“七一”两大垦区,居福建省沿海县八大围垦之列。
一、开荒大竹岛
净峰公社莲城大队东面海上有个荒无人烟的大竹岛,1958年春,莲城周亚西等8名20岁上下的青年妇女,渡过十里海面,到大竹岛开荒造田。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劳动,开垦荒地33亩,种植甘薯、花生、大豆,并植树造林种果,饲养羊、鸡,“八女跨海”垦荒闻名全国。1987年此岛被泉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泉州市良种引进场”。
二、潘南围垦
潘南围垦于1959年动工,立堤从仙游县枫亭镇的古霞村,经南埔乡的鸠林村,到狮东村,堤全长2860米,围垦总面积4800亩,其中可耕地2930亩。1967年,开始投产,种植作物有麦、稻、薯,一年三熟,年亩产吨粮;经济作物有甘薯、香蕉等。至1989年,垦殖耕地1500亩,盐场1700亩,虾池450亩。
三、柯港围垦
南埔公社的肖厝和沙格大队之间,有一片海滩地,每年八、九月海潮上涨时,刘厝和柯厝的农作物常被海水淹没。1959年,肖厝和沙格两大队发动群众,自筹资金,从肖厝的下路口至沙格的许店,筑起650米长海堤,取名为柯港围垦,于1973年竣工,围垦总面积1380亩,可耕地1070亩。1974年开始投产,一年三熟三丰收,小麦单产160公斤,花生单产140公斤,鲜薯亩产2900公斤。水产养殖280亩,以养殖对虾为主。至1989年,垦殖耕地970亩,虾池300亩。
四、“五一”围垦
“五一”垦区位于泉州湾内北岸,洛阳江下游出海处,界于东园和洛阳之间。围垦大堤从东园公社白崎村塔尾至洛阳公社白沙村山仔楼,全长1700米,1970年5月动工,1972年9月完成,围垦总面积21400亩,其中滩地17280亩,水面3120亩。1974年,规划可垦耕地14000亩,经过平整,掺沙加客土改良,至1977年投产。1988年,种植甘蔗2390亩,亩产4.5吨;水稻3275亩,亩产400公斤;甘薯537亩,亩产鲜薯2830公斤;花生400亩,亩产110公斤;大豆210亩,亩产95公斤。还有田薯、蚕豆、麻类、蔬菜等经济作物。并有74户专业户,饲养蛋鸭97000头。水产养殖地640亩,养殖缢蛏、对虾、非洲鲫鱼、革胡子鲶等。至1989年,垦殖耕地13594亩,鱼池26亩。
五、“七一”围垦
“七一”围垦于1970年7月动工,从张坂公社的前头山切断普安港到浮山岛,再从浮山岛横跨乌西港,回到张坂的山高富村,建起“八”字型南北两条总长5218米的海堤,至1972年冬完成,围垦总面积17462亩,可耕地8722亩。1973年进行全面规划,公路、田间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等配套完整。1978年种植作物,大麦单产120公斤,花生单产210公斤,大豆单产95公斤,花生薯单产1800公斤,豆薯单产1700公斤。建立薯苗基地50亩,亩出良种壮苗8万多苗。绿肥作物有陈竹枝、太阳麻、田菁等。并有专业户承包作为商品猪生产基地和花生加工出口基地。至1989年,垦殖耕地9680亩,盐场3750亩,鱼池50亩,虾池110亩。
六、社坑围垦
社坑围垦位于辋川公社社坑大队东北浅海滩内。1972年6月,社坑群众开始围海造田,1976年春,围垦工程竣工。垦区堤长1203米,围垦总面积410亩,可耕地300亩。1977年,经过平整改良土壤,开设排灌沟渠。1978年种植,大麦100亩,单产130公斤,甘薯200亩,鲜薯单产2200公斤。并利用沟渠发展养殖业,利用纳潮投放鱼、虾苗近35亩,当年纯收入近1000元。至1989年,垦殖330亩,虾池40亩。
七、南埔围垦
南埔围垦位于南埔公社北面海滩,界于仑头大队和下朱大队之间。1975年动工,自北辋筑海堤至下朱尾,因海堤工程量大,几上几下,耗资1234万元,围垦面积7320亩,其中可耕地5000亩。1982年,靠近浅滩地段已平整改土种植大麦、小麦和甘薯800多亩。1984年暂停建。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