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植物保护
分类号: F323.3
页数: 6
页码: 225-23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惠安县植物保护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病虫害、杂草害、杂草防治等。
关键词: 惠安县 农技农艺 植物保护

内容

境内的农地和水田,种植作物种类多,间作、套种形式多种多样,复种指数高,前茬作物未收获,后茬作物就间、套作在前茬作物中,种、管、收几乎同步进行。耕地全年常绿,这给各种病、虫、鼠、草害提供有利的寄生条件和养料,特别是给那些杂食性虫害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粮油作物的生产受害严重。惠安农民在与病、虫、鼠、草“四害”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经验,采取很多措施,取得防治效果。
  一、病虫害
  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细条病等,虫害有三化螟虫、大螟、卷叶虫、稻苞虫、蓟马虫、稻飞虱等;甘薯病害有薯瘟病、蔓割病、黑斑病、疮痂病,虫害有小象虫、蛴螬、甘薯天娥、卷叶虫、茎螟、蚜虫;大豆病害有兔丝子,虫害有豆荚螟;花生病害有锈病、青枯病、褐斑病,虫害有蛴螬、蚜虫等;大小麦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蟹病、黑穗病,虫害有粘虫、地老虎、蝼蛄、蚜虫。
  1957年10月,南埔乡鸠林村港西片晚稻100多亩,发生穗颈稻瘟病,发病率达70%;1963年全县早稻73995亩,普遍受到第二代三化螟虫为害,白穗率18%~30%,严重的达60%~70%,损失稻谷3150吨。1983年,全县13个公社(镇)169个大队21023.29亩面积发生薯瘟病,占甘薯总面积7.5%,发病率31.03%,损失粮食1247.5吨,发病范围之大,损失之严重,居泉州市首位。同年,全县大豆166亩,受兔丝子为害严重,抽样检查86.03亩,为害率73.4%,严重的达92%。1985年花生受蛴为害达75990亩,占花生总面积54.8%,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达50%~70%,有的甚至绝收。1986年早稻被稻飞虱为害塌圈达1064亩,晚稻塌圈达2994亩,早、晚稻共减产稻谷4786吨。
  二、杂草害
  1988年县植保站对螺阳、螺城、黄塘、东园、东岭、南埔、山腰等七个乡(镇)的水稻、甘薯、大豆、玉米、花生、甘蔗进行普查,共抽查485个点,检查农田中主要杂草种类及其分布。
  水稻田间杂草以稗草、娄慈薯、节节菜、鸭舌草、沙草等为主。为害等级1~3,大多为1级,属轻发生;甘薯田间杂草以马磨、牛筋草、龙爪草、菁箱、沙草、狗尾草、水花生、香附子、反枝苋等为主,为害等级1~4级,大都为2~3级,属中等发生;小麦田间杂草以水花生、伞房花、几草、马磨、铺地黍、香附草、沙草等为主,为害等级2~3级,属重发生;花生、大豆田间杂草以马磨、狗尾草、龙瓜草、牛筋草为主,为害等级2~4级,大多在3级以下,属中等发生;甘蔗田间杂草以水花生、伞房花、几草、马磨、铺地黍、香附子、沙草等为主,为害等级2~3级,属重发生。
  三、防治
  (一)病虫防治
  1950年后,县政府重视农作物病虫的防治和杂草的防除,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病虫防治方针。1956年,县农技站确定专职技术干部负责植保工作,1960年后,制定“防重于治”以及“治早、治少、治了”的病虫防治原则。是年,县农技配备植保技术员3人。
  1963年,在城关公社前型大队建立病虫测报点,对水稻病虫进行测报及三化螟虫、稻飞虱的生活史观察及冬季诱杀甘薯小象虫。同时在东岭公社大吴大队进行甘薯小象虫生活史室内饲养和田间诱杀试验。
  1979年,成立县植保站,在螺阳公社霞东大队水稻区建立测报中心站,作中、长期病虫测报、提出病虫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同时,还在后狮、更新、锦川、介山、涂岭设立测报点。各大队科技组配备植保员,形成完整的测报网络,进行病虫测报工作,总结历年病虫发生规律,积累丰富资料。
  1983年,建立县植保公司,各公社农技站以农民技术员为主,组成8支植保服务队,配备电动喷雾器“18机”300台,根据各种作物的病情、虫情,及时防治病虫害。
  (二)杂草防治
  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全县对粮油作物田间杂草采取水旱轮作,以消灭或减轻前茬作物的杂草发生,及时中耕,消灭杂草于为害之前;适当密植,以促进作物早封行,使杂草失去竞争的余地。
  60年中后期~1989年,全县各地开始根据不同作物和主要杂草种类,选用有效、安全的除草剂。施用化学除草剂花工少,成本低,防效高。水稻选用60%丁草胺,每亩100克拌细土30公斤,或50%乳油杂草丹每亩200~250克拌细土30公斤,于水稻插秧后3~5天撒施;花生、大豆选用60%丁草胺或70%都尔,每亩150克加水60公斤,于播种后3~5天喷雾;大麦、小麦选用50%扑卜草净每亩100~150克,或25%绿麦隆200~300克,于播后3~5天喷雾,也可在三叶期喷雾,效果甚佳。可用60%丁草胺150克或70%都尔150克加水75公斤,于播种后3~5天进行喷雾。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