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无机肥(化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7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无机肥(化肥)
分类号:
S14
页数:
1
页码:
2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惠安县民国时期开始使用化肥,但使用量很少。1960年后,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但过度使用导致土壤退化。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惠安县
无机肥
内容
民国时期,曾进口硫酸铵,农民称为“大肥”、“肥田粉”,但不习惯使用。1952年,全县仅进口硫酸铵5吨,使用量很少,农作物仍以农家肥为主。1960年以后,在农业部门指导下,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全县购买化肥3000吨。化肥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作基肥与土杂肥混合拌匀后散施,作追肥时掺入粪尿后泼施或条施,也有做球肥深施的。1976年,化肥施用量14500吨,1983年,29500吨。1987年,35000吨,按纯量计算亩施化肥达20多公斤,超过全国亩施化肥13.9公斤的水平。80年代,由于劳力外出,农民对土地投放逐渐减少,重用地轻养地,偏施化肥,化肥施用量直线上升,其结果是破坏土壤物理结构,土壤退化,地力下降。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