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下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0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下水
分类号: P641.13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地下水的情况。其中包括类型及分布、水况等。
关键词: 惠安县 水文 地下水

内容

一、类型及分布
  境内地下水因受降水、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影响,故其类型及水源量不一。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按单井涌水量又分为中等富水和水量贫乏两种;后者也分为块状和网状孔隙两亚类。
  (一)中等富水的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大溪河中下游、涂寨—东岭一带红土台地间的谷地及县东南平原地带,面积约72平方公里。含水层厚度310米,水位埋深小于3米,年度幅约2米;单孔涌水量100~700吨/日。
  (二)水量贫乏的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如辋川)、黄塘溪下游和沿海风砂积层等地带,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含水层厚度1~6米,水位埋深小于2.5米,年度幅2米左右;单井涌水量一般少于100吨/日。
  (三)块状基岩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低山高丘地带,如黄塘和涂岭大部分地区,东部个别高丘地带也有,面积约427.8平方公里。含水层分布于岩石风化裂隙带及构造破碎带,以潜水为主,富水性不均,常以泉水形式出现,泉流量一般小于8.6吨/日,个别可达34.6吨/日以上。
  (四)网孔状隙基岩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风化带丘陵台地地区,如螺阳、南埔、后龙、山腰、净峰、东岭等地的丘陵地和红土台地,面积约346.2平方公里。含水层分布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和基岩破碎带,厚度5~40米,水位埋深2~4米,年度幅为3.4米,最高6米;富水性不均,单井涌水量10吨/日左右。
  二、水况
  据1983年(惠安农业水文地质区划说明书》提供的资料,境内地下水多年平均水源量约为12180.04立方米。按中等年份(保证率50%)计算,约为11936.43立方米,其中可开采利用部分仅4274.85立方米,属地下水贫乏区。
  地下水体除少量沿海平原中的矿化度大于1克/升,呈半咸水和咸水(占地下水资源量16.1%)外,其余的水质均属良好。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