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5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经费
分类号: G649.285.7
页数: 3
页码: 749-751
关键词: 永春县 教育 经费

内容

明代至清初,县学经费来自学田。明嘉靖年间,永春有学田58亩2分,学地7分。清康熙年间,永春有学田42亩1分,载租76石4斗2升。不少宗族还设有生员租,赞助本族生员上学,有的延续到民国后期。清末至民国期间,公立中、小学经费由县、乡负责筹集,不足的由省库补助。民国21年(1932),教育经费由盐税项下拨给,入不敷出。24年,永春岁出教育经费4.28万元,每人平均担负教育经费0.30元。私立中小学经费则由校董会筹集。30年县国教经费为13万余元,31年预算27万余元。34年,县成立大学生奖贷金董事会,发放奖贷金国币5000元,奖给本县籍大专院校学生25名。部分普通中学和小学也设公费奖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公费生分甲科,免交膳费,发给补助金,乙科,免交膳费。私人也有设立奖助学金的。这一时期教育经费来源为:(1)公盟产,(2)田赋加征;(3)摊派国民教育基金;(4)收取学杂费(一般私立学校收费高于公立学校,中学高于小学);(5)教会出资,(6)学校勤工俭学收入;(7)各姓宗族筹集,(8)侨胞和地方人士捐款。来源渠道虽多,但城乡经济不振,筹集困难,加上部分官吏贪污挪用,国民教育基金积欠难收,教师工资经常拖欠,校舍破漏难以维修。
  新中国成立后,公办学校经费,除收取少量学杂费外,全部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私立学校国家也给予补助,并逐步收归公办。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经费来源除国家拨款外,还有华侨捐资、社队(乡村)拨款、企业单位出资、群众集资和学校勤工俭学收入等等。
  一、国家拨款
  1950年拨给教育经费14.84万多元,占全县总支出的10.5%,以后逐年增加。1959年为94.77万多元,占全县总支出的25.3%。1977年达到220万元,1980年361万元。1984年增至579万多元,占全县总支出近三分之一。国家除拨支教育经费外,还设立人民助学金,仅1953年到1959年的7年中,全县发放人民助学金42万多元,享受助学金的达1.76万人次。这7年还减免学杂费21.7万多元,享受减免的学生14.3万人次。
  二、华侨捐资办学
  永春华侨历来有捐资兴学的优良传统,不少中小学是侨胞创办的,不少校舍是侨胞修建的,有的还负担学校经常费用,有的在南洋购买橡胶园为校产,或在国内购买店屋出租,租金收入充作办学固定基金。从1949年至1984年,永春侨亲捐资553万多元(不包括奖学金),受资助的中小学60多所(其中中学13所)。
  80年代以来,有些侨亲设立奖学金,全县性的有郑信顺夫人奖学金(基金46万美元),奖励留学生、研究生和高考、中考、初考以及中学在学优秀生。1985年奖励698人人民币8.79万元,1986年奖肠710人7.59万元,1987年奖励励710人9.65万元。地区性的有蓬莱巷梁清辉,梁祖辉合捐的梁披云奖学奖敉基金,黄林生的水誊一中连家瑶奖学金,郑女士的和平中学奖学金,吕益谦奖学金,还有夹漈、鹏翔、仙乡、挑澳、延清等都有奖学金或奖教金。至1985年,全县已有4所中学,38个乡村42个单位设立了奖学金,金撅达人民币220万元。
  1985年和1987年,有15个海外团体和个人荣获省、市、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奖章、奖,或受表彰。得金质奖章的:夹漈中学校薰会、尤场祖、梅镜(梁氏)海外联络处梁披云,梁清辉和粱文垣父子、郑世唐、梁良斗;得银质奖章的.郑世唐、周公甫父子、李尚维、林孝首、黄凉素,梁祖辉;得铜质奖章的;鹏翔郑氏宗亲会、东山颜氏海外宗亲会、仙夹陈氏旅菲宗亲会、梁清辉、颜再福,郑葆仁、郑耀堦,郑仓满、泰和堂、郑玉环、东平海外乡亲会,丰山陈民海外宗亲会、磻溪海外侨谊会,陈传拔兄弟,周卿云、陈金炉;得县荣誉匾的:颜彬声、陈良维、陈新民,陈超群,陈承丕、郑玉镇、郑达源,丰山浴阳张埔海外家族会、新加坡汾阳分会;受县表彰的.孔里小学筹建会,仙夹陈氏旅菲宗亲会、冷水海外校董会、该林海外校盆会、东美海外校董会、郑晋棣、吴国基。
  三、乡、村、企业集资办学
  50年代以来,不少社队和群众(尤其是山区)集资建校舍,添设备,有的企业如天湖山矿务局、北硿华侨茶果场,197地质队自办中、小学。1983年,县、社、队三级都成立筹集橄脊基金委员会,当年集资近8万元,1984年集资42万多元(其中工矿企业1.3万多元),1985年又集资84万元。
  四、学校勤工俭学
  全县中小学从1954年起先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83年,全县有规模较大的校办厂、场13个,收入1.2万多元。成绩较为显著的是永春四中茶果场,有柑桔园124亩,茶园63亩5分,1982年被评为县、省和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83年拍成电影上银幕,1986年生产柑桔2200担,产值11万多元,纯利5万多元。1984年,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总产值15.3万元,纯利3.2万元。1995年总产值25.18万元,纯利10.55万元。1987年,全县中小学有生产基地1500多亩,其中种杉松718.5亩、柑桔337亩、茶叶260亩、水稻26.5亩,此外,还种杂果、养鱼、办工厂。
  勤工俭学的纯收入,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修缮、添置课桌椅、购买文娱体育器材。同时抽出一定比例,作为师生员工的福利。永春四中用勤工俭学收入铺了一条100多米长的沥青校路。东里小学用勤工俭学收入给部分学生减免学杂费,给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供应书簿。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信顺
相关人物
梁清辉
相关人物
梁祖辉
相关人物
梁披云
相关人物
连家瑶
相关人物
吕益谦
相关人物
尤场祖
相关人物
粱文垣
相关人物
郑世唐
相关人物
梁良斗
相关人物
周公甫
相关人物
李尚维
相关人物
颜再福
相关人物
郑葆仁
相关人物
郑耀堦
相关人物
郑仓满
相关人物
郑玉环
相关人物
陈民
相关人物
周卿云
相关人物
陈金炉
相关人物
颜彬声
相关人物
陈良维
相关人物
陈新民
相关人物
陈超群
相关人物
陈承丕
相关人物
郑玉镇
相关人物
郑达源
相关人物
郑晋棣
相关人物
吴国基
相关人物
林孝首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鹏翔郑氏宗亲会
相关机构
旅菲宗亲会
相关机构
磻溪海外侨谊会
相关机构
陈氏旅菲宗亲会
相关机构
东美海外校董会
相关机构
橄脊基金委员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