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制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46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制沿革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2
页码: 648-6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军事领导机构历经多次变革,从宋元时期的县尉到明清的典史,再到民国时期的警备队、民团总局等。1949年后,成立人民武装委员会,后改称人民武装部,隶属泉州军分区和永春县人民政府领导。
关键词: 永春县 军事领导机构 变革

内容

宋元两代永春均设置县尉一员,明清改为典史,主管军事、防务。雍正十二年升州以后,典史改为吏目,并添置巡检司一员。乾隆开始设千把总七员,有汛兵256名,驻防州城及各汛地。
  民国元年(1912)建立县警备队,17年成立永春民团总局,22年建立训练总队,隶属县政府第五科。民国26年成立自卫司令部,组织义勇壮丁常备大队,改第五科为军事科,管辖自卫中队。第二年,成立永春县国民兵团,並建立警备联队,下设7个警备中队。
  1949年10月,成立永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1951年1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武装部。内设政工股、军事股。全县12个区均设区人民武装部。1954年10月,县武装部改为县兵役局,下分设征集、动员、预备役军官、民兵、预备役登记五个科。区仍设人民武装部。1959年12月,兵役局撤销,恢复县人民武装部,人员精简,不设科。
  “文革”期间,县人民武装部人员参加“三支两军”(支持左派、支工、支农和军管、军训),并成立生产领导小组,代行县政府部分职权。
  1986年6月24日,县人民武装部由军队体制改为地方体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武装部,改称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武装部,下设军事科、政工科、办公室。原正团级机构改为副县级,其性质任务不变,隶属泉州军分区和永春县人民政府领导,既是党委的军事部门,又是政府的兵役机关。
  1958年以前,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由县委书记兼任政委,1958年以后,县委书记兼任第一政委,“文革”期间,县委书记不再兼任,1978年以后恢复兼任第一政委。
  历任部长:王浩(武委会主任)、曾伯虎、郎守业、吴灵甫、吴介余、王庆忠、梁法基、许德安、高振明、熊天仁,林泗益。
  历任政委:刘岗、郭佩文、康金树、范进甫、郎守业、张子玉、朱坤山、王朝阳、宋太平、王锡义、郭全明、王国千、林士壻、刘正水、刘成业、罗华林、张祖森。
  历任副部长:和耿山、李九峰、徐秀、修仁日、吴介余、李孔荣、姜福胜、王志莹、李芝华、顾峰、巍林、林光顺、翟德贤、高振明、郑顺林、林泗益。
  历任副政委:姜新民、马正华、王秉成、李九峰、连保舜、许欣林、高振甲、林树典、孙永喜、黄松桂、钱正明、皇甫恩洲、陈果庆、蔡忠荣。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曾伯虎
相关人物
吴灵甫
相关人物
吴介余
相关人物
王庆忠
相关人物
梁法基
相关人物
许德安
相关人物
高振明
相关人物
熊天仁
相关人物
林泗益
相关人物
刘岗
相关人物
郭佩文
相关人物
康金树
相关人物
范进甫
相关人物
张子玉
相关人物
朱坤山
相关人物
王朝阳
相关人物
宋太平
相关人物
王锡义
相关人物
郭全明
相关人物
王国千
相关人物
林士壻
相关人物
刘正水
相关人物
刘成业
相关人物
罗华林
相关人物
张祖森
相关人物
副部长
相关人物
和耿山
相关人物
李九峰
相关人物
徐秀
相关人物
李孔荣
相关人物
姜福胜
相关人物
王志莹
相关人物
李芝华
相关人物
顾峰
相关人物
巍林
相关人物
林光顺
相关人物
翟德贤
相关人物
郑顺林
相关人物
姜新民
相关人物
马正华
相关人物
王秉成
相关人物
许欣林
相关人物
高振甲
相关人物
林树典
相关人物
孙永喜
相关人物
黄松桂
相关人物
钱正明
相关人物
皇甫恩洲
相关人物
陈果庆
相关人物
蔡忠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