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事调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46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事调解
分类号: D926.13
页数: 1
页码: 6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制定了《民事调解法》和《区、乡、镇、坊调解委员会权限规程》,各乡镇设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由乡民政股、保民政干事和地方人士组成,负责民事调解。新中国成立后,民事调解工作归县人民法院民事庭负责,各区由民政助理员负责,乡(大队)由调解委员会负责。1982年至1985年,全县受理的民事案件数量逐渐下降,但调解率保持在94%以上。
关键词: 永春县 司法行政 民事调解

内容

民国时期曾制定《民事调解法》,并须布《区、乡、镇、坊调解委员会权限规程》。各乡镇设乡(镇)民事调解委员会,由乡(镇)民政股、保民政干事和地方人士组成,负责民,事调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区农民协会对地租、高利贷、婚姻等民事纠纷进行审理,或教育或罚款。民国22年(1933)9月,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维埃政府曾在达捕新溪湖丘祖宇组织临时人民法庭,调处与审理婚姻案件。
  新中国成立后,县民事调解工作归县人民法院民事庭负责,区由民政助理员(干事)负责(1959年由公社政法科负责),乡(大队)由调解委员会负责。1949年至1959年,全县处,理民事案件7595件,其中1957年389件,1959年降至202件。
  “文革”中,民事调解工作归民政组负责。1972年12月恢复社、队调解委员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事调解工作由县司法局管理,各公社先后配备司法助理员和成立调解领导小组。1982年,全县受理民事案件3725件,其中经调解3576件,调解率达96%。1982年林权“三定”期间,县组成林权纠纷调处工作队,解决林权纠纷831件。1983年,全县受理民事案件2770件,调处2675件,调解率96.57%。1984年,全县受理民事案件2237件,调处2175件,调解率97.23%。1985年,全县受理民事案件1875件,调处1769件,调解率94.3%。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