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38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4
页码: 551-554
摘要: 本章记述了中国国民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永春县 国民党 组织

内容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永春旅居海外志士,纷纷加入同盟会。最早参加的是宋渊源。辛亥革命后,宋渊源回闽任福建省参事兼闽南安抚使。 民国3年(1914),永春旅日志士余逢时、王荣光参加中华革命党,被委派回闽与宋渊源等一道进行反袁斗争。民国13年,永春在外地的部分学生和爱国人士先后加入国民党。民国15年12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北伐军抵永春,部分国民党与共产党员一起开展工作,先后成立永春县政务委员会、永春县农民协会薄备会和永春教育会。
  民国16年1月,傅仁山、刘澄清等与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取得联系,成立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处。刘澄清、刘鞠民等回湖洋组织成立一个国民党区党部和三个区分部。与此同时,郑扬波出面另组一个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处,互相对立。2月6日,傅仁山被暗杀身亡。4月24日,永春的国民党右派召开“拥蒋护觉”大会,要求严办所谓跨党分子刘鞠民、刘澄清、刘哲民、林祖培(实际他们都没有参加共产觉)。同日,永春教育会也通电表示“拥蒋清党”。林祖培等被迫停止活动。不久郑扬波以刺傅罪被捕,翌年被枪决.永春的国民党右派也停止活动,筹备工作宣告流产。民国18年春,刘鞠民与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取得联系,重组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处。第二年,陈国辉占据永春,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处再度流产。
  民国21年9月,19路军61师121旅第三团进驻永春,成立国民党永春觉务指导委员会,黄永兹任常务委员。在县城附近和湖洋陆续建立了若干区分部.19路军“闽变”失败后,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改组为国民党永春党务指导员办事处,先后由许清瑞、林伯樵、李则曦,曾天民、郭礼宗任指导员。
  随着国民党势力的不断增长,国民党内部权力之争和地方势力互相勾连,逐渐形成两派。民国23年,林子坚从马来亚返回永春加入唯力体育会,翌年5月,该会创办《永声报》,利用报刊制造声势,发展“唯力派”势力。
  民国26年(1937),郭礼宗、李汉青由厦门返永,控制了国民党永春县党部权力。第二年7月创办《永春日报》,作为国民党永春县党部机关报,与《永声报》对峙,双方摩擦日深。民国28年7月,国民党永春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改组为国民党永舂县临时执行委员会,实行书记长制,由郭礼宗任书记长,全县共建15个区分部。
  民国31年4月28日,召开国民觉永春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国民党永春县执行委员会和国民党永春县监察委员会,选举郭礼宗为执行委员会书记长,李汉青为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执行委员会下设组训、宣传,社运、总务、妇运等机构,并配备专职干事负责党务工作。此后,国民党以工商界和知识界人士以及公务人员为主要对象,全面发展党员。至同年8月,全县建立2个区党部(湖洋、蓬壶),53个区分部,14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566人。到民国33年全县有15个乡(镇)建立了区觉部。翌年,各保相继都建立了区分部。至此,国民党组织已经遍布全县各乡(镇)和各村落,计有15个区党部,150个区分部,3708名党员。民国33年6月1日,永春县成立临时参议会,郭礼宗、林子坚两人参加竞选,结果林子坚中选,但省参议会却指定刘澄清为县参议长,林曼煇为副参议长。这次竞选,郭,林双方斗争剧烈,因郭礼宗被绰号为“黑面张飞”,群众称郭派为“熙派”,而林子坚外表象“白面书生”,群众称林派为“白派”。1945年.改选县参议长,各乡(镇)选举乡(镇)长,黑,白两派斗争愈演愈烈,有的地方竟“劫持代表”,大打出手。
  民国35年(1946)3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委易人,免去郭礼宗永春县党部书记长职务,委派林子坚为书记长。郭礼宗拒绝移交,林子坚则在五里街县商会内另设党部。同年6月,省党部派魏德成来永春成立国民觉永春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各乡(镇’同时成立觉务整理小组,进行党务整理工作。同年冬,在国民党永春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由于二派争夺激烈,几乎导致武力冲突,选举形成僵局。翠年2月,为收拾残局?省党部派林霈农来永春任县党部书记长,重组国民党永春县党部。
  民国36年2月,永春县党部与三民主义青年团永春分团进行党团总登记,第二年合并,机构进一步扩大,仍由林霈农任书记长,原三青团永春分团主任干事苏德辉任副书记长。
   附:三民主义膏年团永春分团
  民国29年(1940)春,三民主义青年团福建省支团部派林焕章、谢淡明、黄锦标到省立永春中学和县直机关活动,发展三青团组织,并在五里街商会成立三青团永春区队。后由黄丽川(警察局长)任组织员,区队部移在永春县警察局。不久发展为两个区队:第一区队是社会区队,即三青团晋江分团第五区队;第二区队是学校区队,即三青团晋江分团第六区队。当时附城团员不过十多人。
  民国30年,开始在公务人员,小学教师和中学学生中,吸收团员。32年2月15日,成立三青团永春分团筹备处,辖六个区队(永春2个,德化3个,安溪1个),由严泽元(第13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兼主任,翁化请兼书记。筹备处设在五里街民生路。5月,水春分团举行第一期入团训练,在西安中心学校举行宣誓典礼,吸收新团员122人,省支团主任黄珍吾(省保安处长)监誓。6月,省支团派林竞志(泉州人)任分团书记,下设总务股、组训股、宣社股等。县分团编制为10人。8月,成立青年服务社,设总干事一人,下设桃城、西安两个青年消费合作社。9月,成立三青团安溪分团筹备处,永春分团筹备处只管永春、德化两县的团务。12月,永春分团发展到8个区队(永春4个,德化4个),9个直属分队,
  国民党永春县党部历任书记长(指导员)一览表
  176名团员。是月,省支团派刘澄清(永春参议会议长)任主任,林琼新(莆田人)任书记。
  民国33年1月1日,三青团永春分团创办《青年报》。是年永春分团已发展到14个区队(永春10个,德化4个)494名团员。8月,省支团派刘其珠(湖洋人)接替林琼新的书记职务,并奉令成立肃好小组,专门搜集共产党活动情况。同年10月,成立三青团德化分团筹备处。至此,三青团永春分团筹备处只管永春团务,团员总数298人。年底,永春中学成立分团部。
  民国34年6月25日,召开三青团永春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三青团永春分团。这时,永春分团已发展到16个区队,93个分队(其中有7个直属分队)1089个团员。
  民国36年春,国民党、三青团开始进行党团总登记,因刘澄清与刘其珠去台湾,干事长由曾天民代理,后又派苏德辉为干事长,王近仁为书记。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荣光
相关人物
袁斗争
相关人物
傅仁山
相关人物
刘澄清
相关人物
刘鞠民
相关人物
郑扬波
相关人物
蒋护觉
相关人物
刘哲民
相关人物
林祖培
相关人物
蒋清
相关人物
傅罪
相关人物
陈国辉
相关人物
黄永兹
相关人物
许清瑞
相关人物
林伯樵
相关人物
李则曦
相关人物
曾天民
相关人物
郭礼宗
相关人物
林子坚
相关人物
李汉青
相关人物
林曼煇
相关人物
张飞
相关人物
魏德成
相关人物
林霈农
相关人物
苏德辉
相关人物
林焕章
相关人物
谢淡明
相关人物
黄锦标
相关人物
黄丽川
相关人物
严泽元
相关人物
黄珍吾
相关人物
林竞志
相关人物
林琼
相关人物
刘其珠
相关人物
王近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