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心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37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心工作
分类号: D267
页数: 2
页码: 536-5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在民国期间,永春地下党的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发展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区、武装夺取政权。
关键词: 永春县 共产党 中心工作

内容

民国期间,永春地下党的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发展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区,武装夺取政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先后开展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至1951年底,胜利完成剿匪工作,消灭“东南反共救国军”和地方散匪67股1300多人。1952年7月,完成全县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同年,先后在国家机关和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三反”,“五反”,为廉政、守法和稳定物价打下良好基础。 1953年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粮食统胸统销。农村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同时,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全县农业、手工业基本实现合作化,私营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957年5月,为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改进领导作风,开展全民整风运动。这些,促进了工农商稳步发展,粮食连年丰收。这一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和粮食总产分别比1949年增长1.4倍、1.17倍。
  1958年,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全县成立8个人民公社,大摘农田水利建设,大办工业,大闹技术革新。永春一大批中小水利工程、小水电站和骨干工业如化肥厂、水泥厂、天湖山煤矿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办起来的。但由于缺乏经验,跨大主观作用,在“反右倾,鼓干劲”、“全民大炼钢铁”,各行各业“大放卫星”的“大跃进”形势下,出现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高指标”等错误,加上自然灾害,造成1960至1962年的暂时困难。1960年冬,检查和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失误,1961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压缩战线,下放人员、调整公社建制,把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在困难前面,各级党委带领全县人民团结战斗,共度难关.1963年,根据党中央有关指示,在41个生产大队中开展点上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大队,生产队清理账目、财产、物资、工分(即“经济四清”),解决了干部的一些作风同题,促进了生产建设。到196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222万元,开始超过1957年的水平。
  纯经济的“四清”逐步发展为清阶级、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四清”还未结束,紧接着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各级党委被·“夺权”,党组织停止活动,两派红卫兵对立“闹革命”,严重干扰生产建设。1968年5月,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突出抓“斗、批、改”。1971年开展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运动,农业上突出学大寨,推广“三改三化”;工业上突出学大庆,摘技术革新。特别是1975年的全面整额,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呈现新气象。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粮食总产均创历史新水平。
  1976年,“回击右倾翻案风”,“割资本主义尾巴”,工农业生产又遭受挫折。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全县进行揭、批、查。1979年1月,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始拨乱反正,全面复查纠正历史遗留问题和“文革”中造成的冤、假、错案,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农业上抓结构调整、杂交水稻推广,工业上抓布局调整、产销对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广开流通渠道。进入80年代,农业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贵任制,工商业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小水电建设;柑桔生产、茶叶出口和小煤生产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县。1985年1月,永春列入沿海开放区,根据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整顿觉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八大基地”,完善各种责任制,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等等。1987年对比197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5%,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86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238%,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增长574%,国民收入增长73.7%。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