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3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电话
分类号: F626.1
页数: 3
页码: 442-4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
关键词: 永春县 电信 电话

内容

民国19年(1930)成立电话班,27年改为电话室,由县政府建设科管理,设管理员1人、电话兵15人。在县政府内设有20门交换机1台,配备电话兵5人,并在蓬壶、湖洋乡公所分别设10门和5门的交换机1台,五里街华岩孙膺设10门交换机1台。这3个交换点各配备2名电话兵值勤。当时线路已经通到福鼎(现横口福联村),一条线路附挂4部电话单机(锦斗、桂洋、曲斗、福鼎各1部),每部单机配1名电话兵。民国30年,架设岵山和苏坑线路,各设单机1部。岵山的线路还通至南安诗山。与此同时,从锦斗至坑仔口也架通一条线路。当时线路很简陋,有木杆的,也有用竹杆的,有的甚至把瓷瓶直接钉在大树上,导线都是用1.6毫米的生锈铁线,经常断线,电话时断时续、串音杂音严重。当时的电话主要供地方军政使用,一般不对外营业,只有金丰兴、瑞兴、永联、安东等商行设有专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电话通信事业迅速发展,现有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三项。
  一、长途电话
  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电报局永春至泉州的长途单线电路。1953年由永春、德化、大田3县筹集电杆,用一年时间建成泉州至大田长途通信杆路,使永春至泉州有一条长途电路,提高了音质音量。1958年长途台新置国产磁石交换机1台,容量20门。同年安装会议电话终端机1台,并增加永春至泉州电路1条。1962年架设一都至漳平、一都至大田战备联防线各1条(因电路少用,杆线老化腐烂,于1984年拆除)。1971年安装长途单路载波机1部,通至泉州。1973年长途台又改装30门交换机1台。70年代中期,增设三路载波机1端,先后开设永春至大田,永春至南安电路各1条。1978年又增装三路载波机1端。1983年开设永春至福州直达电路1条。1984年安装长途12路载波终端机,并开设泉州至厦门直达电路1条,增开福州直达电路1条。1985年3月安装DD14长途半自动对端机1台,永春至泉州实现了长途电话半自动拨号。至此永春共有长途电路15条,即永春至福州2路,至泉州6路,至厦门1路,至南安、德化、大田各1路,县政府至晋江地区行署,县公安局至晋江地区公安处、县委至地区机要科各租用专线电路1条。1987年又实现了至全国(指已开设自动拨号的)自动电话半自动拨号。
  长途电话业务分为国内公众长途电话和国际及港澳公众长途电话。
  永舂国内公众长途电话业务有:代号电话、特种电话、紧急调度电话、政务电话、普通电话、公务电话等六种。国际及港澳公众电话业务有:业务电话、私务电话等。
  永春国际长途电话,必须经泉州至福州,再由上海国际台接转。由于电话须经国内电路多转后才能通往国际,通话不便,业务发展缓慢,70年代末至1980年长途通话仅29张。1984年增设永春至福州国际电话直达电路一条,简化了中转过程,只要知道通话对方的电话号码,在永春局一挂上,即可与世界某一地方直接通话。现在,港、溪、台及世界各国除柬埔寨、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外,均可直接或间接通电话。1985年国际长途去话业务达到1611张,四年中增长54.5倍。1987年又增至2680张。1984年7月1日东平乡太平村一位去台人员的家属第一个到邮电局挂发台湾的长途电话,在上海国际长途台的配合下,终于挂通了电话,这是永春与台湾同胞通电话的首例。自此以后,通台电话陆续增多。1985年接通挂发台湾的电话28张。
  二、市内电话
  民国期间,永春只有2台总机,几部电话台。1952年,安装市内电话交换机2部40门(其中县局30门、五里街10门),用户电话机23部。1954年交换机容量扩充到70门。1960年全部改装为100门的交换机,共3台(其中县局2台、五里街1台)。1977年城关至五里街地下电缆敷设后,五里街的市内电话全部接入县局交换机改二级接转为一级。到1985年共有市内电话交换机5台,容量500门,加上化肥厂交换机100门,计600门,实安装395门,市内电话机总数304部(包括接入用户交换机的话机28部)。交换机容量和市内电话机分别比1952年增加14倍和12.2倍。
  市内电话初建时,仅有木杆120根,线路19.36公里,全部是单线回路的旧线条。1956年对市内杆线进行大修更新,改造为双线,共28线对公里。同年开始建城关、五里街市内架空电缆924皮长公尺,电缆芯线66.5对公里.1976年改架空电缆为地下电缆。1983年又对城关环城路地下电缆进行更新扩容。到1985年底,市内电话地下电缆已达9.5皮长公里,电缆芯线总长度为554对公里;明线杆路9公里,线路长46对公里。市内电话的线路比1952年增长30.5倍。局内总配线架有550回线保安防雷设备,明线用户话机也全部安裟了保安器。
  市内电话的基本营业区域为桃城、五里街两个居委会和华岩、儒林两村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户的电话。
  三、农村电话
  1953年以前全部是单线回路。1954年在达埔安装10门总机1台,1957年在岵山设置交换机1台,随后又更新了湖洋、蓬壶两处交换机,并在锦斗、东平、天湖山、下洋、桂洋、一都、坑仔口等7处设立了交换点。1958年,先后在东关、化龙、吾峰、石胶、玉斗、仙夹、横口等地安装了小交换机,并逐步改单线路为双线路,杆路579公里,同时开始安装会议电话机12部。至1960年,全县已有农村电话交换点18处,全县136个大队都通了电话。1962年农村电话进行调整,实行地方国营与集体两级经营。县到各农村交换点的中继电路和产权属邮电局的,用户线路由邮电部门负责;公社经营的交换机,用户设备实行自建、自用,自维,邮电部门负责业务技术辅导。1966年,自行设计生产方形水泥杆,先后更新城关至岵山、城关至湖洋杆路。1980年架设城关至蓬壶机制圆形水泥杆路。到1985年底,县以下地方国营交换点有湖洋、东平、岵山,达埔、蓬壶、锦斗、坑仔口,桂洋,下洋、一都、城关等11处,乡(镇)经营的交换点有介福、吾峰,仙夹、苏坑、玉斗,曲斗、横口等7处,联营交换点有北硿华侨茶果场、197地质队、横口电站、化肥厂、南湖煤矿、天湖山矿务局6处,总计24处。交换机容量1030门,用户话机457部,容量和话机比1949年分别增长68.6倍和35.1倍。全县架空明线466杆长公里,其中中继杆路165公里(水泥杆达90.4%),电缆2.7皮长公里。县至乡实线电路14条,载波电路15条,分间迁回电路5条,还有乡间,厂矿间中继电路12条。1977年开始装单路载波机,1978年开始装三路载波机。到1986年底,共有三路载波机6部,下洋、蓬壶、达埔各安装1部,县局3部,单路载波机14部,县局至湖洋、壶山,锦斗、一都各1部,县局至坑仔口各2部,坑仔口至横口电站各1部,行政村通话达 54.9%。 1957年以前,机线人员下农村维修或检修线路,都是步行,以后逐步配备自行车。到1985年有自行车20辆,三轮摩托车1辆,2.5吨位南京牌汽车1辆。1986年10月又购置1.75吨位的丰田牌工具车1辆。 农村电话的主要业务有普通电话、公用电话,会议电话、租杆挂线、代维设备,电路出租,并兼办电报和长途电话。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