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产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2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生产工艺
分类号: F416.21
页数: 2
页码: 401-4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营煤矿和乡(镇)村煤矿在掘进、采煤和运输方面的工艺和发展历程。在掘进方面,国营煤矿初期采用手工打眼、火雷管爆破,后期改用风钻打眼、电雷管放炮,并配备装岩机械。乡(镇)村煤矿大部分采用与国营煤矿初期相同的工艺,但巷道断面较小。在采煤方面,天湖山矿务局采用短壁式、蚕巷落垛式等方法,永春煤矿以短壁式和残采为主,乡(镇)村煤矿主要采用残采和巷采。在运输方面,天湖山矿务局使用矿车、机车等运输工具,而乡(镇)村煤矿则多采用人工肩挑或简单的运输工具。
关键词: 永春县 煤炭生产 生产工艺

内容

一、掘进
  国营煤矿的开拓方式主要为平硐或平硐暗斜井,乡(镇)村煤矿多平硐开拓,个别的采用斜井或平硐暗斜井。
  国营煤矿在建矿初期,采用手工打眼,火雷管、炸药爆破,一般月进尺为30~60米。主要的生产工具有磅锤、钢钎、畚箕,锄子。常用梯形断面,围岩坚硬稳定性较好的采用裸体巷道,围岩稳定性较差的用木支架支护。60年代中期以后,国营煤矿各矿井都安装空压机,井下改用风钻打眼,并使用电雷管放炮,一般月进尺可达60—100米。天湖山矿务局主巷掘进都配备了装岩机械,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曾创造全岩独头月成巷进尺360米的全省最高纪录。永春煤矿至1987年底为止,仍采用手工装渣。
  乡(镇)村煤矿从1970年至1985年,大部分巷道掘进手段和工艺与国营煤矿建矿初期相同但巷道断面比较小,一般的石门断面为3—3.2平方米,打4—5个炮眼,月进尺30多米。早期办矿的坑仔口、曲斗公社及长溪大队煤矿曾采用风钻或岩石电煤钻打眼,后因电源供应不足,缺少维修而停用。1986年至1987年,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村煤矿,由专业m进队承包祠进,开拓巷道,配备小型空压机和风钻,实现机械打眼,但仍采用火雷管、炸药爆破,其巷道断面一般为2.7—4平方米,打10—12个炮眼,一般月进尺可达60—100米.全岩巷道每米单价,1981年为50—60元,1987年为100—120元(不包括支护材料)。
  二、采煤
  天湖山矿务局大多采用短壁式、蚕巷落垛式的采煤方法,或二者结合,也有采用残采、巷采等方法。永春煤矿是以短欲式采煤法和残采为主,乡(镇)村煤矿大多是残采和巷采.采煤工艺一般用炮采。初办矿时,采用手工打眼,后用煤电钻打眼,爆破落煤。工作面单产一般为3000吨,最高达1万吨。回采每个工日为3—5吨。
  三、运输天湖山矿务局原煤或矸石采用矿车装载,机车奉引运输。在采区小片盘中用2.5吨电瓶车牵引至采区中部车场,用绞车提升至采区的上部车场或下放至下部车场,再由7吨架线电机牵引到煤场或排矸场。永春煤矿磨刀坑矿并初办时,用人力板车将原煤由工作面运辕到井口,然后人工桃运至煤场,生产材料也是用人工搬运到井口。70年代采用Y—0.55型矿车装煤和矸石,平巷用人力推车,上下山用纹车升降.1979年南湖一号井,采用u型矿车和架线电机车运输.地面矸石场采用翻矸机倒渣,煤场用机械倒煤。乡(镇)村大部分矿井采用人工肩挑的方法,把原煤从井下桃至地面煤场,少数矿井用矿车或板车,也有用绞车提升矿车运煤的。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