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18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经营管理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6
页码: 317-32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永春县小水电的发展历程和并电联网的情况。在1955年,永春县开始进行并电联网,最早的联网电站是街尾火电厂和小卿园电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电站也逐渐加入到电网中,直到1974年,永春县城关电网通过山美电站和省电网联在一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永春县不断扩大电网规模,将更多的小水电站并入电网中。到1987年,全县联网的小水电站已达87座,占实际运行电站总装机容量的80.83%。同时,全县21个乡、镇均联为统一的供电网络。
关键词: 永春县 水利 经营管理

内容

永春电力企业机构的建立始于1927年的永春电灯股份公司(火电)。1948年成立永春水电股份公司。
  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和水电建设事业的管理隶属于建设科。1951年6月接办永春水电股份公司,并改名为晋江专署公私合营永春水电公司。1956年与新办电站统一管理,更名为公私合营永春电厂,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永春电厂。1968年,成立永春电厂革命委员会,1978年恢复为地方国营永春电厂。1980年以后改为永春县小水电公司,直属县水电局。
  小水电公司负责县办电站,联网电站、单位电站和联网乡(镇)村的发,供、用电的统管理。1985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形式逐步形成,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益显著。
  乡、镇一级的小水电的建设和管理,由县水电局派出技术人员或临时抽调人员长期常驻帮助。1985年开始,在各乡、镇陆续设置水利水电工作站,派专职人员负责。村办电站归村管理,村民小组办的电站归村民小组管理。
  第一节 并电联网
  永春县的第一次并电在1955年。当年9月,永春在泉州经商的黄华成等5人,在全国对私薇工商业进行改造期间,将其在泉州合众行的资金4万元转投到公私合营永春电厂,重建街尾火电厂,装机24千瓦,同时整修扩建高垄电站——街尾火电厂——城关的输电线路,以解决五里街和城关的用电。
  1956年11月,小卿园电站装机50千瓦投产,与县城联网。
  1959年9月,东平电装机50千瓦,与县城联网。
  1963年7月,洑江电站装机200千瓦,与县城联网,同时整顿改造输电线路,改2.3千伏为6千伏,以提高供电质蠡。
  1968年8月,卿园电站建成发电,与县城联网。
  1971年7月1日以前,永春县的供电系统只有城关至五里街的6千伏二线一地制的输配电网络,1970年网络供电量553.56万度。1971年7月到1974年7月架设了五里街至东关14公里长的35千伏输电线路,网络年供电量增加到1273.25万度。
  1974年7月1日开始,东关电站两台机组总装机2500千瓦与晋江地区所属的山美电站并网,同时通过永春五里街变电所用35千伏线路馈电给永春化肥厂。至此,永春县城关电网通过山美电站和省电网联在一起。1976年联县网的电站有:马跳二级,东风、万能,肠溪、吾中、五一水库一级。
  1978年4月,五里街变电所至蓬壶溪夏电站11.6公里的35千伏线路架通,把以蓬壶为中心的蓬壶地区电网与城关电网联在一起。这一年联网的电站有:美山二级、马跳一级、跃进、神潮、岩峰,坑口三级、内崛、枣岭、东平大坑、南蔗。
  1978年12月和1979年4月,先后架通岵山、达埔、仙夹10千伏输电线路,把这三个公社的小电网与县网联在一起。1979年联县网的电站有:锦山、珍卿二级,鸿安蛇舌坑、虎硿口水库坝后电站、夹漈、美寨溪尾、龙美、龙山、湖洋溪西、溪东、按口、留后、蓬莱七一、玉柱大贡、北硿下坂,以及达埔公社部分电站。
  1978年至1979年县电厂整顿改造线路,改6千伏供电为10千伏供电,进一步提高了电能质量。至1980年,电网供电量增加到4205.8万度。
  1980年联县网的电站有:花石、卓湖一级、卓湖二级、达埔大坑、坑口一级,双溪、坑头、美寨。
  1981年联县网的电站有.卧龙、达中、后坑、冷水、南石。
  1982年联县网的电站有.洪内、延坑三级、石玉、水凤凰,泥莲一级、泥莲二级。
  1981年至1982年,架设了五里街变电所——横口电站——安溪仙荣火电厂的46.7公里长的35千伏输电线路(五里街至横口电站长43.7公里,横口电站至仙荣火电厂长3公里);1983年11月建成了玉坑变电所,把玉斗、坑仔口两乡的电网并入县电网,1985年架设了横口电站至一都乡的17公里长的10千伏线路。与此同时,其他各乡、镇的骨千电站都与县网联网运行。1983年联县网的电站有。下狮、后林坑,后坪尾、桂坑、下西坑、坑尾,横洋溪、溪头炉、溪斗、龙潭、坑仔口下坂、格后林、清溪坂,横口、黄沙铁厂电站,1984年联县网的电站有:南尾、外蚯、珍卿一级、东临,溪南、北溪;1985年联县网的电站有:红星,德田、五一水库二级、茶果场清潭;1986年联县网的电站有后狮宅;1987年联县网的电站有:风头寨、蔗边。
  至1987年,全县联网的小水电站87座,合计装机容23402千瓦,占实际运行电站总装机容量28950千瓦的80.83%。全县21个乡、镇均联为统一的供电网络。
  全县已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3330.5公里,其中高压线路920.1公里(35千伏线路108.8公里,10千伏线路811.3公里);低压线路2410.4公里,安装各种变压器499台,总容量60175千伏安。
  全县35千伏的变电所及升压站有:县属的五里街变电所,安装变压器2台(3150千伏安+2000千伏安),5150千伏安,县属的玉坑变电所,安装变压器1台,2000千伏安;天湖山矿务局的南山头变电所,安装变压器2台(1800千伏安+1800千伏安),3600千伏安,天湖山矿务局的新村变电所安装变压器2台(1800千伏安+1000千伏安),2800千伏安,永春化肥厂变电所,安装变压器7台(5×1800+1×2500+1×1000),12500千伏安,溪夏电站升压站,安装变压器2台(1800千伏安+2000千伏安),3800千伏安;横口电站升压站,安装变压器2台(4000千伏安+3150千伏安),7150千伏安;东关电站升压站,安装变压器2台(1800千伏安+1800千伏安),3600千伏安。其他如仙夹,岵山,一都,湖洋、石鼓、玉斗等乡,都设有开关站或供电所,负责本乡各村、各单位的供、用电。
  全县有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6条,合计长为139.8公里。其分布、长度及投资运行时间是:五里街变电所至山美电站(中经东关电站),长30公里,1974年7月开始运行,五里街变电所至仙荣火电厂(中经横口电站),长46.7公里,1983年9月开始运行;五里街变电所至溪夏电站,长11.6公里,1978年5月开始运行,五里街变电所至永春化肥厂,长1.5公里,1974年6月开始运行,天湖山矿务局南山头变电所至仙荣火电厂双回路各长18公里,计36公里。1986年又架设从五里街变电所至德化县城的35千伏线路,其中本县境内的长度为14公里。
  永春县小水电公司10千伏输电线路共有八条,都从五里街变电所开始,至湖洋乡的(1974年运行)长46.894公里;至仙夹乡的(1971年运行)长21.673公里,至桃城镇的1971年运行)长23.33公里;至洑江村的(1974年运行)15.745公里,至介福乡的(1974年运行)长38.68公里;至403台的(1974年运行)长1.42公里,至卿园电站的(1974年运行)长3.021公里,玉坑变电所至下洋的(1983年11月运行)长24.3公里。以上八条线路全长175.063公里。其余的10千伏线路均归各乡、镇、村和单位管理。
  第二节 管理
  县小水电公司设立电力调度室,统一调度和平衡全县联网电站和网络供电的负荷。并根据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量的实际情况,县设变电所,乡、镇及用电大户设变电站,村没总表,村民小组设分表,用户装电度表以计算用电量。村民小组没有设分表的,则由村直接管理。城关居民用户,由县公司直接管理收费。这种分级管理各负其贵的办法,比较合理地解决了全县各地发、供、用电的问题。
  全县各电站及输配电单位,设立工作票和操作票,建立安全,检修、操作、事故调查报告等四个规程,实行岗位贵任、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六项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全县各地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发、供、用电。但各地管理水平参差不一,县办电站执行得较好,乡村电站较差;骨干电站执行得较好,一般电站较差;联网电站执行得较好,单站运行电站较差。
  全县电费采取分类分级的不同标准进行收缴。如对大宗工业用电的化肥厂,除了每千伏安的基本电价4元、每千度电力建设基金4元外,每度电价只收0.045元;其他用电300千瓦以上的工业大户,除了每千伏安基本电价4元、每千度电力建设基金10元外,每度电价为0.058元。普通工业用电除了每千度收10元的电力建设基金.外,三班制工厂每度电价0.083元,一般工厂每度电价为0.094元;乡村综合用电,除了每千度收10元的电力建设基金外,自有配变的每度电价收费0.08元,由县公司装设配变的,每度电价0.098元,支农抽水,饲料加工,每度电价为0.07元;装设联合表灯的,每度收费0.13元,城关用户每度收费0.162元(电费0.15元,加地方附加8%)。不少乡、村因管理不善,设备老化,偷窃电严重,加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一般每度电须收费0.20元,有的高达0.30元。
  1978年以前,县办电站及乡办的一些骨干电站,管理人员拿固定工资,乡村电站的管理人员,大多拿“工分补贴”,造成管好管差一个样,电站缺乏活力,潜力得不到发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推行各种经营管理责任制,经济效益较好。
  一、经济核算制,县小水电公司实行岗位责任制为主的经济核算制度.即全公司把向县主管部门承包的经济指标,分解到各站、所、车间,超额的分成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反扣。各基层电站、变电所、车间,再把向公司承包的指标,分解为发电量、供电量、线损、成本、安全、自用电,利润,出勤、任务、质量,直至遵纪守法,清洁卫生等各个项目,落实到班组直至个人,做到贵、权、利相结合,把职工的物质利益和企业管理相挂钩。1985年,公司实现产值162万元,利润101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即采取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提成奖励的办法。如吾峰公社枣岭大队电站,大队下达该电站年产值为3万元,完不成任务没有奖金,完成任务提取奖金3%;完成3万元至3.2万元的,提取奖金4%;完成3.2万元至3.5万元的,提取奖金4.5%;完成3.5万元以上的,提取奖金5%。电站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勤管水,勤维修,加强对电站的管理.1985年完成承包值的136.7%,与承包前仅完成93%的1982年对比,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收入也增加。
  三、“五定一奖”贵任制,达埔公社办的坑口电厂有梯级电站4站,总装机容量1110千瓦,管理人员35人。1982年实行固定工资制度,当年仅发电276.58万度,职工平均月工资只37元。后来改为“五定一奖”(定产量、定产值、定利润、定人员、定费用和超额奖励)制度,发电量年年增加,1985年达到353.76万度,比1982年增长28%,职工月收入平均达80元左右。
  四、经济包干责任制,湖洋公社溪西大队办的电站,1983年规定每年上缴纯利润9500元,其余收入均为电站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奖金。1985年发电量42万度,年利用小时达5600小时,成为全县利用小时数较高的电站之一。
  此外,县小水电公司和其恤一些电站,还先后开展多种经营和创办第三产业。县小水电公司把对内的修配车间业务,转向社会,承担起全县联网电站的年度检修和测试任务,并开办了电镀车间等业务,从而增加了收入。卿园电站利用周围空地种植柑桔600株,1986年产量800多担。横口电站也种植柑桔45亩.石鼓乡办的石玉电站,附设米粉加工厂,既增加了副业收入,又增加了电费收入。
  第三节 效益
  一、经济效益
  全县农村小水电站每年的电费总收入可达500多万元.1985年,仅县小水电公司付给乡、村联网电站的趸售电费就达149万元。农村电站既是乡镇企业的骨干厂,又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廉价的动力。石鼓乡办的石玉电站,1985年实现产值18.19万元,上缴利润7.16万元,是乡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蓬壶乡电厂的年产值也在14.74万元以上,净利润4000元。
  永春县小水电公司直属电站发电量从1949年的0.7万度增加到1985年的2464.80万度,网内售电量从1954年的1.99万度增加到1985年的6416.69万度。公司实现的利润从1956年的600元,增加到1985年的101.84万元;固定资产从1950年的690元,1985年增加到927.88万元。公司上缴利润的逐年增加,为县里“以电养电”提供经费来源。
  二、社会效益
  永春县小水电的社会效益远高于自身的经济效益。现行的电价,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标准。平均艇度不到一角钱,而根据本县工业生产的水平,每度电的产值平均近2元,相当于自身效益的20倍。永春化肥厂1985年用电量3400多万度,该厂生产初期是用自备的火力发电,不但成本高,而且由于电力限制,产量和利润都较低。年产碳酸氢铵最多的1975年3.06万吨,年利润最多的1970年74.72万元。1977年以后有了充足的水电供应,火电停发,既节约了煤炭,又降低了成本。从1980年至1984年,每年产量都达5万至6万多吨,每年利润超过100万元。
  小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工业生产。民国时期,全县只有几家小手工业作坊,现在全县拥有采煤、炼铁、水泥、机械、五金、化肥,塑料、纺织、陶瓷、制纸、制糖、制酒、制茶、味精,食品、罐头、松香等工业企业,1987年总产值比1950年增长50多倍。
  电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县有电力抽水机站127处,装机1565.5千瓦,灌溉面积8950亩,喷灌站26处,喷灌柑桔园4015亩芝喷灌茶园386亩,电动脱谷机1534台,可脱粒面积1.7万亩,还在一些饮水困难的居民点,兴建了人畜饮水工程33处,解决了2953户14765人及4256头大牲畜的饮用水,清洁卫生,方便群众。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