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封山育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14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封山育林
分类号: S755
页数: 2
页码: 255-2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春县封山育林采用全封、半封或轮封三种方式,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大面积封山育林,成效显著。一些公社和大队进行封山育林,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永春县 育林 封山育林

内容

本县封山育林通常采用全封、半封或轮封三种方式。
  民国及其以前,对边远山场缺乏管理,近乡村可出利的林木则多封禁。私有林由山主呈报政府,然后张贴告白封禁。族有林一般由族绅签名申报政府,说明四至、封禁年限,奖惩办法,并四处张贴告白。一般是冬尾春初开禁,春尾夏初封山。
  新中国成立以后,连年进行大面积的封山育林.1952年封山育林5.59万亩。1972年山林资源普查时统计,1949年至1972年成林总面积93万亩,其中靠封山育林而成林的72万亩占77%,且生长良好。1981年县林业局与社队订立合同,桃溪流域30万亩全封5年,每亩补助1元。
  一都公社50年代开始封山育林10万亩,1983年对中幼龄林进行调查,木材蓄积量约30万立方米。蓬壶公社在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中,大部分山林进受严重破坏,仙洞风景区大片过熟林木也被砍掉。从1962年开始,该社在军兜、美中,美山,溪园,仙岭,高丽,都溪、南幢、八乡、鹏溪、吾南、观山、汤城等大队开展封山育林,逐片封禁,现已初见成效。特别是军兜大队的马跳山,美山的仙洞林,美中的关山、虎形湖,吾南的鳌山,仙岭的凯公山、大山脚山,高商的后回山,魁园的溪夏、溪园山等已苍郁成林。
  曲斗公社大荣大队1970年对5347亩马尾松、杂木疏林进行半封禁,1985年全村森林覆盖率73.6%,林木蓄积量3.8万立方米。有林地达到13700亩,占林业用地19540亩的70.1%。东平公社太平大队,1974年开始对2032亩马尾松疏林,残林进行封山育林,1985年平均每亩蓄积量3.5立方米,最多的6.4立方米。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