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技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12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农技推广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229-230
摘要: 本节介绍了永春县的农技推广情况。
关键词: 农业 永春县 农技推广

内容

民国33年(1944),县政府将县农林场改为农业推广所,配备技术人员4人。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此后,区或乡镇(公社)逐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80年代,县农技站设有病虫中心测报站、作物栽培组、土壤肥料组、稻麦苗情中心观察点。1985年,县农技站配备技术人员18人(其中农艺师1人,助理农艺师4人),各乡农技站共配备技术人员55人(其中农艺师7人,助理农艺师14人)。
  1979年成立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85年,配备干部和技术人员9人(其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2人)s有50亩高标准规格化的实脸和生产基地。至1985年为止,有五里街、湖洋,石鼓、坑仔口、下洋五个乡(镇)建立乡级农业科学研究所。
  县和乡(镇)经常举办短期农业技术训练班,一般年培训农村农业技术人员数百至上干人次。70年代后期,有219个生产大队建立农业科技中心小组,有2526个生产队建立农业科技小组,共有成员9357人,形成农村农业科技网。1984年,县、乡两级共培训农村农技人员2410人次。
  新技术的推广除各种会议介绍经验外,主要采用宣传,示范、参观和咨询服务等形式。
  宣传:农村识字夜校设农业技术课,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县农技站办《永春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简报》等刊物,每年印发上万份各种农业科技资料,70年代开始利用有线广播,举行定期或不定期农业科技讲座,宣传农业科技知识。
  试验田,示范片{新引进的优良品种,新的栽培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的使用,先由农科所,良种场,县农场和不同条件的社、队或个人,采取对比的方法试种和试脸,对适合本地区的作物品种、技术措施,作多点小面积示范,然后推广。县、社、队都有试验田。80年代中期,示范的规模逐渐扩大。1984年,县建立1.25万亩杂交水稻丰产示范片,推广东平乡大面积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经验,有8个乡21个村的6800户农民参加。同年,全县建立2.4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的攻关示范片,有18个乡32个村参加。1987年,全县中低产田协作攻关示范片发展到7万亩,有20个乡镇132个村的25651个农户参加。
  组织参观:对推广优良品种、断科学技术措施成效显著的,组织干部、技术人员实地参观,有时专门召开现场会议,边参观学习、边讨论推广.农技咨询服务:1981年,蓬壶、岵山等农技站开始设农村咨询服务项目.1987年,县和各乡镇的农技站,普遍建立农技咨询服务公司或咨询组,形成农技咨询服务网络,不但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并组织供应农药,化肥和部分良种,方便农民。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