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蔬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12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蔬菜
分类号: S63
页数: 2
页码: 217-218
摘要: 本节介绍了永春县的蔬菜生产情况。
关键词: 农业 永春县 蔬菜

内容

明、清期间,永春有记载的蔬菜和瓜类。芥菜、芥篮、菠薐、蕹菜,薄菜、菜菔、油菜、艾菜、自菜,苦荬、水芹、莴苞、简蔺、莙荙、茄、胡荽、番苋,蕨、姜、葱、韭、薤、蒜,薯蓣、芋、番葛、香蕈、蒟蒻、土芮、笋、苦菜,葵菜、匏、王瓜、木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土瓜、枕瓜、通瓜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永春蔬菜有很大发展。1985年全县种蔬菜2.4万多亩,产量9200万斤。还有既作菜又当杂粮的芋头、马铃薯2.05万多亩,产量1720万斤。主要蔬菜种类
  一、叶菜类
  芥菜:有白芥,萦芥,竹芥等,是农村主菜,一般农户种几分地,多的一亩多。冬春鲜用,并大量腌制晒干瓮贮,常年食用,俗称焦菜。
  白菜:有大白菜和小白菜等品种。
  甘蓝菜:俗称包菜,产蚕较多,且销往县外。
  莴苣:叶用的有圆叶绿、长叶绿、圆叶红、长叶红,茎用的称茛笋。
  苦荬:即苦尾菜。
  菠薐菜:又称红根菜。
  苋菜:有红苋菜、白苋菜。
  蕹菜:俗称空心菜,有圆叶蕹菜、长叶蕹菜。
  牛皮菜:俗称咬钹菜,旧志称莙菇。还有芥蓝菜、茼蒿菜。
  二、茎菜类
  球茎甘蓝:又称菜球。
  竹笋:有毛竹笋和大麻竹笋。毛竹笋有冬笋和春笋。大麻竹笋产于夏秋季节,比毛竹春笋纤细鲜嫩清甜,80年代年产近几十万斤,销县内外,少蚕加工笋干出口日本。
  薯蓣:有大小二种,小的称寸金薯,适宜病人食用,并可制中药淮山。
  芋头:有槟榔芋、白芋、红芋、绵芋、番芋等。槟榔芋最佳,酥松可口,多上市,其余品种农村自食为主,上市较少。一般年种2000亩左右1,987年全县种芋头3614亩,总产645.56万斤,平均每亩1440斤。
  马铃薯:民国期间开始种植,多种植于山区冬困田,薯块蹑而小,产量低。50年代以后引进内蒙古等地良种,产量高。70年代以后有很大发展。1982年全县种马铃薯1.8万多亩,总产1600多万斤,平均亩产875斤。1987年种21515亩,总产2097万斤,每年销外县市数百万斤。
  薤:俗称腊薤或蕌头。
  三、根菜类
  萝卜:即菜菔,俗称菜头,除鲜用外也腌制干贮。
  胡萝卜:俗称红萝卜。
  豆薯:俗称番割。
  四、花菜类
  花椰菜.俗称花菜或菜花。80年代年销外县上百万斤。
  金针菜:或称黄花菜。
  五、果菜类
  番茄:又称西红柿。
  茄子:也称红菜,有紫长茄、白皮茄等。
  辣椒:有灯笼椒,台湾椒、小米椒等。
  六、瓜菜类
  有南瓜、冬瓜、丝瓜、黄瓜、苦瓜、刺瓜、角瓜、掌瓜、瓠瓜等。黄瓜、掌瓜(佛手瓜)等80年代年销外县市二三百万斤。
  七、豆菜类
  豇豆:俗称菜豆,有长形豇等品种。
  四季豆。
  豌豆:有硬荚和软荚等品种。
  八、香菜类
  有芫荽、蒜,葱、姜、韭菜,芹菜等。
  九、水生菜
  有茭白,或称茭笋。
  十、食用菌有香菇,红菇、黑白木耳、草菇,蘑菇、凤尾菇、金针菇,其中草菇,蘑菇多供出口。1980年草菇产量6.06万斤(干品),鲜蘑菇一般年产量约50—90万斤,1985年为50.9万斤,1986年后明显下降,1987年只有19.16万斤。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芥莱品种
相关专题
白菜品种
相关专题
甘蓝菜品种
相关专题
莴苣品种
相关专题
苦荬品种
相关专题
菠薐菜品种
相关专题
苋菜品种
相关专题
蕹菜品种
相关专题
牛皮菜品种
相关专题
球茎甘蓝品种
相关专题
竹笋品种
相关专题
薯蓣品种
相关专题
芋头品种
相关专题
薤品种
相关专题
萝卜品种
相关专题
胡萝卜品种
相关专题
豆薯品种
相关专题
花椰莱品种
相关专题
金针菜品种
相关专题
番茄品种
相关专题
茄子品种
相关专题
辣椒品种
相关专题
豇豆品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