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068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植被
分类号: Q948.15+2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位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森林亚区,具有南亚热带到中亚热带的交错特色。其植物分布显示了丰富的多样性,包括157科480属872种维管束植物,其中蔽类植物22科26属33种,种子植物135科454属839种。这些种子植物中,包括9个科的裸子植物和126科的被子植物,其中壳斗科、苦薇科、樟科、桑科、豆科、杜鹃科、冬青科及山矾科最为常见。全国15个地理区系(成分)植物在永春县均有分布,其中属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的比重最大,约有147属。永春县的植被类型分为两个小区,分别是闽东南戴云山东温暖亚热带雨林小区和闽中戴云山——鹫山常绿槠拷类照叶林小区。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植物区 永春县

内容

永春属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森林亚区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其植物分布显示南亚热带到中亚热带的交错特色.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包括移居植物在内,初步查清的维管束植物有157科480属872种.其中蔽类植物22科26属33种,种子植物135科454属839种。种子植物中木本633种,藤本33种,草本173种.在木本植物中乔木326种,灌木307种。
  种子植物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包括引种的)有苏铁科、银杏科、竹柏科,粗榧科、红豆杉科、松科、柏科、衫科及南洋杉科等9个科19个属31种。其中松科的马尾松、杉科的杉分布全县,苏铁、银杏、三尖杉、红豆杉、油杉、竹柏、建柏、罗汉松、百日青等均为原生树种,星散分布;湿地松、加勒比松,火炬松、南洋杉、贝壳衫、卵果松等为新引进树种,生长一般良好。夹漈,村的诺福斯克南洋衫45年生,高达22米,脚径64厘米。
  被子植物在本县分布极为丰富,目前已初步查请的有126科435属808种,其中以壳斗科、苦薇科、樟科、桑科、豆科、杜鹃科、冬青科及山矾科最为常见。
  全国15个地理区系(成分)植物,本县均有分布。属于世界分布的有30属,绝大部分为草本,属于泛热带分布的有61属,属于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分布的有22属,肩于旧大W热带分布的有20属;属于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的有21属;属于热带亚洲(印度至马来西亚)
  分布的比重最大,约有147属.属于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的有15属属于北温带分布的有60属,属于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的有21属属于旧大陆温带分布的有24,属,属于温带亚洲分布的有5属属于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的有3属;属于中亚分布的有2属,属于东亚分布的有41属,,属于中国特有分布的有8属。现已查清的种子植物(不包括中国特有的成分和世界广泛分布的成分)属热带各种成分的287属,占总数的59.97%,其中泛热带成分61属占12.71%,热带亚洲成分147属占30.62%,其它各成分都在5%以下,属温带各种成分的154属,占总属数32.12%,其中北温带成分60属占12.5%,东亚和北美成分21属占4%,旧大陆温带分布24属占5%,东亚成分4占8.54%,其他各成分均在2%以下。
  厦门大学生物系编的《福建植被区划》把永春划分隶属于闽东南戴云山东温暖亚热带雨林小区(俗称季雨林区)和闽中戴云山——鹫山常绿槠拷类照叶林小区(俗称常绿照叶林区)。前一小区在永春东南部,后一小区在永春西部和北部。南亚热带季雨林区主要代表植物有米储、厚壳桂、青岗栎、南岭黄檀、木棉、相思树、竹柏、油杉、桃金娘、白背叶、秤星树、麻竹、青皮竹等,以及荔枝、龙眼、黄皮果等热带性水果,生长良好。其植被类型,次生米储为优势的季雨林群丛,桃金娘为优势的季雨林群丛,生长良好且稳定。中亚热带常绿照叶林区主要代表植物有三尖杉,红豆杉、细柄阿丁枫、青钱柳、甜槠等中亚热带敏感性树种,但没发现有苦槠这个更敏感的树种。
  东部南亚热带季雨林小区从东关桥外到雪山顶,垂直分布为季风雨林、常绿照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三个垂直植被带。
  季风雨林带:垂直分布海拔400米以下。该带人口稠密,人为破坏严重,季雨林被破坏殆尽,仅存个别次生季雨林残迹,如米槠、厚壳桂。大部分为生长不良的次生马尾松林和人工栽培的热带植物,如荔枝、龙眼、芒果、黄皮果、番石榴、合欢类、南岭黄檀、麻竹、青皮竹、榕树、柠檬桉等。
  常绿照叶林:从海拔400米起顶极分布至1000米(1000—1200米为敬生分布)。与上一带同样遭到破坏,遗留残迹极少,大部分被次生马尾松林和人工栽培的杉木、柑桔、油茶、茶叶等占据。照叶林残迹有夹漈,吾顶的银杏古树,呈祥、锦斗等地的柳杉、水杉等和零星分布的毛竹林。
  灌丛及灌草丛:海拔1000米以上,出现群落杜鹃、木、乌饭、苦竹等,常与禾本科草混交,成为灌丛或灌草丛。
  西部常绿照叶林小区从云贵(海拔300米)到雪山,垂直分布成常绿照叶林和灌丛、灌草丛两带。常绿照叶林带在海拔1000米以下,同东部的第二带近似,但破坏较少,是本县主要森林资源分布区,天然马尾松、阔叶树、毛竹林等纯林或混交林大片存在。阔叶树以壳斗科、蔷薇科、樟科、豆科、金缕梅科、木兰科、山茶科、杜鹃科、杜英科、冬青科等为主。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