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常年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0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常年气候
分类号: P46
页数: 3
页码: 122-124
摘要: 本文提供了永春县的气温和降水、湿度、蒸发量、云雾露、日照和气压等自然地理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了解永春县的气候和环境特征非常重要。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永春县

内容

一、气温
  年平均气温为20.4℃左右。一年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个别年份出现在6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439℃,出现于1980年7月24日;最低气温一般在1月至2月(个别年出观卷三自然地理志123在12月或3月),1963年1月27日达零下2.9℃为极端最低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差)平均为16.4℃,大22℃,最小14.4℃。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平均为9.2℃,累年(1957年至1985年,下同)最大日较差为23.7℃,出现在1963年3月2日。日际(日与日之间)变化1月至4.月较大,约为1.8℃,7月至8月较小,约为0.9好。气温垂直变化率平均0.6t/100米‘最小为4月份0.4℃/100米,最大为9月至1月0.8℃/100米。每年影响永春的冷空气次数,以11月到翌年的5月最多,平均每月有3至4次。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在.0℃—20.5℃。
  二、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1681.6毫米,最多为1961年年降水量2397.8米,最少为1967年年降水量1224.2毫米,相差1100多毫米。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1至6月为递增,7月份剧减,8月份回升,9月份以后锐减。一年中,5—6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的34%;10月到翌年的1月最少,约占全年的11%。
  全年大致可分四个降水季节:2月至4月为春雨季(一般在早春2月15日后开始),降水量300—360毫米之间,占全年的16~20%,其特点是强度不大,持续时间长;5月至6月为雨季,降水量500—600毫米之间,占全年的30~35%,其特点是强度大,雨量多,雨时长,常出现大雨,暴雨;7月至9月为台风雷阵雨季,降水量在600—700a米之间(多台风年份在1200毫米以上),占全年的35~40%,其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常出现大雨或暴雨;10月到翌年1月属少雨季节,降水量在100—200毫米之间,占全年的10%左右,其特点是雨量稀少,高山地区有时出现固体降水(雪、冰粒、霰、冰针等)。
  一年中,5月下旬到6月中旬降水日数最多,平均每旬雨日7天左右,11月份最少,平均旬雨日只有2天。累年各月连续降水日数最长的是1975年5月3日至27日,连续25天,连续无降雨日数最长的是1964年11月2日至12月25日,连续54天。日降水量最多的是1961年5月20日达198.7毫米。降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是1975年共189天,最少年是1963年共127天。从1957年到1976年的20年中,正常降水年为5年,多雨和少雨年各6年,特多雨年2年(1961、1975),特少雨年1年(1967)。全县各地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2100毫米之间,苏坑洋田村累年降水量达2100毫米,是我县的雨量中心。
  三、湿度
  年平均绝对湿度(也称水汽压空气的潮湿度)为19.6百帕,年变化情况与气温变化相一致,历年极端最大37百帕(1967年7月19日),极端最小1.5百帕(1959年1月17日)。年平均相对湿度(同一温度下空气水汽压和饱和时水汽压之比)为77%,年变化情况与降水的年变化趋势相一致,4月至6月平均82%,11月至翌年1月平均72%;极端最小相对湿度为9%(1967年12月14日),极端最大相对湿度达100%(较大降水或雾天)。
  四、蒸发量
  累年平均蒸发量1572.2毫米,7月最多为212米,2月最少为68毫米。年变化趋势和气温年变化基本一致。日极端最大蒸发量17.9毫米(1959年8月7日)。
  五、云、雾、露
  云:年平均总云量为7.1成,低云量为5.4成。秋冬季为少云阶段,总云量都在6成左右,低云蜇在5成左右。春夏季多云,总云量7成以上,低云量6成以上。按总云量计算,全年晴天日数(日平均云量在2成以下)有44天;昙天日数(日平均云量在3—7成)有133天,阴天日数(日平均云量在8成以上)有188天。雨季每月阴天都在23天左右。
  雾:一般出现在下半夜至清晨。冬季和初春雾日最多,月平均2天以上,盛夏季节最少,累年8月份平均只有0.2天左右。
  霜:多出现在夜间至清晨。夏秋多,7月至10月均在20天以上,冬春少,2月只有12天左右。
  六、日照
  全年可照时数4422小时,累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189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3%,实照时数最多是1963年2398小时,最少是1973年1557小时。一年中,夏秋日照时数多于冬春,最多是7至8月,平均月日照时数超过200小时,最少是2月至5月,平均月日照时数都在130小时以下。
  七、气压
  气压从初春到盛夏逐月降压,盛夏过后逐月升压。年平均气压994.1百帕,极端最低962.8百帕,极端最高1013.7百帕。
  八、风
  受季风影响,秋冬偏北风较多,春夏东南风较多。城关一带受地形影响,全年大都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逮为1.9米/秒,最大风逮35.0米/秒。一年中,大风日数最多的是8月达三四天,其次是7月有二三天。
  九、霜、雪
  霜:永春城关年平均霜日11天。初霜期一觳在12月中旬,终霜期一般在2月上旬;最早出现在10月28日(1978年),最迟出现在第二年的3月5日(1972年)。霜日最多年26天(1962年),最少年只有2天(1966年)。山区霜日比城关地区一般年多15—20天。
  雪.永春平原地区约10年见a1至2次,高山地区约1至2年可见雪1次。1932年2月24日上午的一次大雪,3至4天后才融化。1975年11月14日的一次鹅毛大雪,是永春百年罕见的,平原地区有的积雪1寸左右,高山地区有的积雪5至6寸。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