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06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山脉
分类号: P931
页数: 9
页码: 114-12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永春县的地理特征,包括山脉、山峰和气候等方面。永春县的地势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倾斜,山脉主要为戴云山脉的分支。全县有大量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而东部则是阶梯状下降的侵蚀盆地。气候方面,永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夏长秋短的特点。此外,由于境内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地理环境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的地形小气候。
关键词: 地势 山脉 永春县

内容

县境内的山脉都属戴云山脉的分支。根据山脉脉络分布与其他自然条件所形成的地理差异,大致可分为中,西、东三个部分。全县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0座,800—1000米的山峰172座。
  一、中部
  (一)梦仙——天柱山脉
  北自大白岩西侧的桂洋乡歧山村的小白岩起,经文太村的龙船山,往南延伸至锦斗乡洪内村的梦仙山,即分一支往东北向莲壶乡南艟村的尾湖,经美林村的五班山、锦斗乡洪内村的格后,又转向莲壶乡美山村鸡母庄的马跳天险,与为桃溪所隔的呈祥乡东溪村的垄仔尾仑对峙,是本县自然条件差异悬殊的东西部的天然界线,俗称马跳内外;另一支往南经玉斗乡红山村的红山格,再伸至达埔乡乌石村的乌石尖,又转东南往东至新溪村的舟山,再东接仙夹乡夹漈村的兔仔望月、元帅格,经南面最高山峰——仙夹乡的天柱山,至室前山折北经将军夹、石鼓山至石鼓乡卿园村的伏狮山后,又向东南延伸,至东平乡鸿安村的大山庵止。这一带经10个乡28个村,有海拔600-800米的山峰2座,800-1000米的山峰52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21座,蜿蜒87.3公里,是县境内最长的山脉。梦仙山体是晋江东、西溪上游的分水岭,天柱山体则是岵山溪和桃溪的分水岭。
  (二)天马——玳瑁山脉
  自雪山往东至天马山及其东端草庵山、介福乡福东村的三脚灶,经玳瑁山转东南延伸,经8个乡(镇)21个村,有600—800米山峰2座,800—1000米山峰28座,1000米以上山峰9座,山体长约45.1公里,南至东平乡东关村的埃尖,与梦仙——天柱山脉的大山庵相对峙,为桃溪的出口处。天马山体是晋江与闽江分水岭,玳瑁山体是桃溪和湖洋溪的分水岭。
  (三)中间地带山峰
  在上述梦仙——天柱、天马——玳瑁两山脉环绕范围内的中间地带,尚有800米以上的山峰3座。
  二、西部
  (一)天湖山脉
  北自下洋镇曲斗村的鹤形尖起,经天湖山,往西南经坑仔口乡西坪村的荷殊尖,至景山村的吉美寨山。这一带经3个乡(镇)9个村,有800-1000米的山峰16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6座,山休长约18公里,为坑仔口溪和大横溪的分水岭。
  主要山峰
  (二)鼎山山脉
  北自一都乡吴殊村吴殊尖起,往南经岭头亭、鼎山至帽顶寨。这一带经2个乡4个村,有800—1000米的山峰7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2座,山体长约12公里,是大横溪和一都溪的分水岭。
  主要山峰
  (三)香岭尖山脉
  北自一都乡仙友村的下坑崎起,南经覆船山至林山村的香岭尖和鬼仔洞山、陈斗岐、水仙洞、鹭鹚岭折北向狗母岐延伸至龙坑村的9头山尖。这一带经一都乡的7个村,有800-1000米的山峰14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14座,山体长约24.6公里,是晋江上游西溪与九龙江的分水岭。
  主要山峰
  (四)西北脊线有800米至1000米的山峰18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
  (五)县境西缘山峰
  县境西缘山峰均与漳平县交界,从一都乡光山村的莲花岐起至鲁山村中湖仑,有800—1000米的山峰4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1座.
  (六)零星山峰
  尚有不属以上各山脉的一些山峰,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有800—1000米的山峰11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2座。
  三、东部
  (一)印石山脉
  北自湖洋乡蓬莱村的大宫寨沿东南方向,经惠格尖和印石山过白鸽岭、尾旗山、大山旗至东平乡外碧村的东天寨,跨3个乡5个村,有596-800米的山峰15座,800-1000米的山峰8座,山体长约16.3公里。北部东面与仙游县为邻,南段则是湖洋溪与外山溪的分水岭。
  主要山蜂
  (续表)
  (二)五台山脉
  北自湖洋乡白云村的园林山沿西南至西湖山,转西经大垄头贡至五台山的西台,跨-3个乡6个村,有596-800米的山峰15座,800-1000米的山峰7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3座.山体全长约22.9公里,形成了外山乡以低山为主的山谷地貌。东部、东南部与仙游、南安两县为邻。
  主要山峰
  (三)零星山峰
  在东部的介福,湖洋、外山三个乡中,尚有一些零星中小山峰,其中主要山峰9座,均不上1000米。
  第三章 气候
  永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明显,且具有夏长秋短的特点。2月至4月是多雨阴寒的春季,5月至8月是炎热多雷雨的夏季,9月至10月是凉爽少雨的秋季,11月至翌年1月是寒冷少雨的冬季。境内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地理环境复杂,形成多样化的地形小气候。
  永春县气候站成立以前,除旧州、县志有一些灾害性天气的记载外,没有气候观测资料。1956年10月永春县气候站建立(站址在石鼓社山墩,1965年迁址街尾金峰山),19584年10月改为县属气象站,1980年收归省气象局统一领导。现有工作人员10多人,配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气象传真机,可直接接收南京、北京以至日本东京等地的传真天气图。主要任务是观测记载有关气象资料和制作发布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同时为国防军事和民航等提供气象保障,曾向北京、福州、惠安、连城,厦门等空军基地和机场拍发航危报。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