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7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源流
分类号: B95
页数: 2
页码: 726-72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德化道教始于隋、唐,宋代全真道和正一道先后传入。全真道主张清静修行,不尚符篆,不练外丹,实行道士出家制度。正一道又称符篆派,其道术包括画符念咒、驱鬼降妖、治病禳灾等,崇拜鬼神。清初全真道已无传人,天师道衣钵相传不断,也分为两派,即吴济川派和陈四姑派。
关键词: 德化县 道教 源流

内容

一、传人
  德化道教始于隋、唐。据旧版《德化县志》记载:“唐开元四年(716年),九仙山僧人邹无比坐化前在天然室修真,时闻群仙在九仙洞奏广乐,无比厌之,把洞内形似张果老的石头造像改雕成弥勒,仙乐遂绝”。但还留下了“飞升台”、“仙足迹”、“仙棋盘”、“仙井”、“九仙洞”和石刻“仙光”、“丹顶何年鹤驭,白云此处仙家”等遗迹.嗣后没有史料记载,无从查考。
  宋代,全真道首先传入德化,宋室南渡后,全真道虽有几位南宗高道,但无传徒。嗣后道教信仰者就倾向于邻省的江西龙虎山正一道,据清乾隆本《德化县志》载有:
  (一)全真道,又称内丹练功派,主张清静修行,不尚符篆,不练外丹,提倡内丹练功,实行道士出家制度.宋,苏绍成从师学道于泉州夭庆观,后隐于北山。熙宁四年(1071年)道人崔法兴修炼于龙峰岩。张自观,又名张慈观(尊称张公圣君,俗称法主公)宋南渡后炼性于蕉溪山石鼓岩。传说绍兴年间(1131~1162年)张自观与章朗瑞、萧朗庆三道人入石牛山石壶洞与魈魅斗,后夺其洞坐化。明崇祯间(1627~1644年),陈甫一,尤中人,生不吃肉类,能在树梢鼾睡,将圆寂时告诉乡人,在其身体周围堆积柴禾,趺坐自焚,乡人收其骨塑像奉祀。
  (二)正一道,即天师道,又称符篆派,其道术为画符念咒,驱鬼降妖,治病禳灾等崇拜鬼神的一套“法术”。如南宋李泗,时适延平府干旱,召其祈雨。元吴济川,至正十年(1350年)往江西龙虎山拜正一天师学道。后与徐友山结庐于金钟山修真,至正廿六年(1366年)十月初九日“沐浴端坐而逝”,友山为其塑像,建金液洞祀之。徐友山(1343~1373年),刚长大就持戒修行,其父要为其娶妻不受,与吴济川修真于金钟山,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初九日趺逝,徒弟李云台塑其像在吴济川左边奉祀。清江士元,幼学吴济川派道法,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夏旱,知县严居敬命其祈雨,上述道人为后来信仰者塑像崇拜,尊称为某公真仙。
  至清初全真道已没有传徒,后人将其塑像尊称为“圣君”、“相公”、“真人”奉祀。天师道衣钵相传不断,因其师祖不同,也分为两派,即吴济川派,分布城关、雷峰、南埕、水口、霰碧、盖德、国宝、美湖、春美一带;陈四姑派注(系宋代由大田黄峰传入)分布于上涌、吉山、葛坑、溪洋、汤头~带.其弟陈海清授徒分布于赤水、大铭、三班和县西北部地带。吴、陈均系江西龙虎山派下,只有道服、道帽、发髻有所区别,教义、经忏、符篆基本一致。天师道带有相当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学徒学习经、符通晓后,根据规定日期,按明、清科举办法,经过被认定道行高深有过封赠的道士主持考核经忏、符篆和过火城、上刀梯等惊险科目,然后根据成绩封赠文林郎、某某大夫、统兵指挥使等职称,并发给印章、凭证、死后要做道事上缴印、凭(烧毁)。道士家中设坛供奉的偶像有关羽、朱熹、圣君、真仙、观音、祖师三者兼备,其宗教活动,大都为社会上迷信者做各种大小道事,成为职业道士,父授子继,也吸收少量亲友为徒弟。
  注:根据《陈十四传》,此派由福州传人闽北,再由闽北传人大田、德化,由于方言不同传误,
  陈四姑应名为陈静,又名十四,其弟海清应为二哥陈法清。
  二、信仰
  从明朝正式成立道教领导机构,以及教徒的广泛传授,正一派就成为民众信仰的道教。嗣后各代当局出现过抑、扬的做法,必然导致信仰的起伏。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在鹏都村崇道宫设道会司,进行道教活动.嘉靖七年(1528年)知县许仁毁淫祠,创学社。九年,许又立华表于社稷坛,重建风云雷雨山川坛。提学副使高贲亨改寺庙为社学,拆基垦田作学租(转向崇尚儒教)。这时庙宇由宋代的9所减到4所。即东岳庙、忠应庙、英显庙、小尤庙。这些都是奉祀儒家所尊崇的“圣贤忠义”之士的偶像。天启年间(1621~1627年),知县桂振宇在县城建祝圣寺,以西厅为道院,道教神烟复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永春知州翁学本,召集永春、德化、大田三县道士在永春溪洲马路头做三夭水陆大醮。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廿五日,翁又召集三县道士在县城隍庙做七天大醮,由此道教空前活跃。
  民国22年(1933年),县国民党部函请县政府取缔宝美村蛊惑人民的神签药方。民国26年德化县政府下令破除迷信,禁止迎神进香。民国29年,县长陈怀让所到之处大毁神像,形成有庙无神像,道教活动由公开走向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宜传无神论,道士均就地参加土改分田就业。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布后,各乡相继举办巫婆、神汉等迷信职业者学习班,在提高认识基础上,上缴并烧毁道具、经书、符册和神佛,道教活动有所敛迹。“文化大革命”时期,道教受到冲击。1979年以后,落实宗教政策,道教活动得以恢复。但随着科学普及,信仰人数逐渐地减少,有些人对神明的虔诚程度也相对降低。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