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4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组织
分类号: D267.2
页数: 2
页码: 443-4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国民党德化县地方组织的机构及负责人基本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国民党 组织活动

内容

民国14年(1925年)11月,召开国民党员大会,成立中国国民党德化县第一区分部。李亲起、孙开显、陈如玉为执行委员。
  民国15年12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先后派林海、刘哲民、曾天民、苏育南为国民党德化县党部筹备员。翌年1月,林海到德化,4月。就任筹备处主任。筹备处设秘书处及组织、宣传、商人、农人和青年、妇女等部。
  民国17年10月,国民党省党部指导委员会改派林海、王纯仁、郑迅为德化县党务指导委员。12月。德化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成立。省党部指派林海为德化县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其组织分为秘书处、组织兼训练部、宣传部,下设3个区党部,10个区分部。
  民国18年8月,林海赴省开会,在仙游勃鸽岭被杀。10月,省指委会决定派李亲起为国民党德化县党部筹备员,对外仍用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名义工作。翌年6月,省撤回德化党务筹备员,改派李亲起、彭冷芳、阙擢秋为党务指导委员,嗣后几经换补。
  民国22年5月,召开德化县国民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方如玉、林泉、李亲起为执行委员,苏育南为监察委员。7月,正式成立国民党德化县党部,李亲起兼任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翌年4月,李亲起被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击毙。
  民国25年11月,省派方如玉为党务指导员。成立办事处。
  民国28年7月,县党务指导员改称为书记长,行使县执行委员会职权。翌年,县建立国民党党员监察网。民国30年,国民党德化党支部执、监委有方如玉等11人。
  民国31年6月,选举方如玉、苏友仁、陈其英、吴天锡、徐其中为执行委员,苏育南、陈石瑜、苏其美为监察委员。翌年1月,省圈定方如玉为书记长,陈石瑜为常务监委。
  民国34年8月,国民党德化县地方组织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德化县地方组织围绕国民党德化县保民代表,乡镇民代表、保长、乡镇长以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等竟选问题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民国36年10月31日,成立党团统一组织委员会。三民主义青年团福建支团德化分团并入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德化县党部,国民党德化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机构成员作了调整。 如玉、陈伟彬、苏友仁、徐宗汉、郑启芳等5名为党团统一组织委员会委员。11月1日,国民党省党部委派方如玉(党派》为书记长,陈伟彬(团派)为副书记长。党团合并时,全县有国民党员2113名,其中骨干362名。分为12个区党部,区党部书记12名,区党部委员35名;109个区分部,区分部书记109名。
  民国37年(1948年)春,成立“德化县勘乱建国动员委员会”(简称勘乱委员会),由县长、书记长(党派)、参议长(团派)担任常委,议长任主任委员。1949年7月20日,成立“德化县清剿协会”,为反共、反人民和负隅顽抗筹募“清剿经费”。解放前夕还布置应变,策动上山为匪,收集情报,进行反动宣传和反革命破坏活动,妄图作垂死挣扎。
  国民党德化县党部随着德化县解放而覆灭。
  附:国民党德化县党部负责人更迭表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亲起
相关人物
孙开显
相关人物
陈如玉
相关人物
林海
相关人物
刘哲民
相关人物
曾天民
相关人物
苏育南
相关人物
王纯仁
相关人物
郑迅
相关人物
彭冷芳
相关人物
阙擢秋
相关人物
苏友仁
相关人物
陈其英
相关人物
吴天锡
相关人物
徐其中
相关人物
陈石瑜
相关人物
苏其美
相关人物
陈伟彬
相关人物
徐宗汉
相关人物
郑启芳
相关人物
方如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