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3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分类号: D267.2
页数: 4
页码: 421-4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至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共产党 组织活动

内容

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6年5月29日至6月3日在县人民会场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2名,列席代表
  33名,其中女党员代表11名。代表全县141个党支部1429名党员。大会审查和批准孙文超
  代表中共德化县委关于六年来工作及会后任务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县委纪检会五年来纪律检
  查工作及会后纪检工作意见的报告;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一届委员会、中共德化县委监察委
  员会和出席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
  大会回顾总结解放六年来的工作,肯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
  压反革命、剿匪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改革,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工作中所取得成绩。大会提出:
  1956年全县党的政治任务是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社员增产增收。
  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县委委员21名,候补委员4名;县委监察委员6名,候补
  委员4名.选出孙文超、陈煖贺、李玉琴、夏金山、查满、刘声点、陈列礼等7名为出席省第一次
  党代表会代表.
  第一届一次全体委员会选出孙文超、孙安国、陈媛贺、李如金、梁吉平、侯全魁、陈云霖等7
  名为常务委员会委员,孙文超为书记,陈媛贺为副书记;李如金为监委书记.
  第二次代表大会
  1963年1月5日至9日在县人民会场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48名,列席代表36名,
  其中女党员代表18名.代表全县271个党支部3056名党员.大会审查和批准郭全明代表中
  共德化县委所作的工作报告;继续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
  生产的决定》,讨论通过1963~1964年度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规划;选举中共德化县第
  二届委员会和出席省第二次党代会代表.
  大会号召全县党、政、军、民团结起来,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总方针,加强民主集
  中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兢兢业业,戒骄戒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实现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所提出的伟大任务而奋斗。
  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县委委员21名,候补委员6名;县委监察委员9名.选
  出郭全明、白全贵、李文华、颜碧莲(女)、黄进生、洪泥沙等6名为出席省第二次党代会代表.
  第二届一次全委会选出郭全明、白全贵、王太荣、李文华、陈云霖、李如金、毛票等7名为县
  委常务委员会委员,郭全明为书记,白全贵、王太荣为副书记,李如金为监委书记。
  第三次代表大会
  1971年7月17日至21日在县影剧院召开。出席大会代表412名,其中女代表26名.代
  表全县262个党支部3577名党员.大会审查通过蔡锦英代表中共德化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三届委员会.
  大会号召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群众运动.大会受“文
  化大革命”“左”倾思想影响,提出加速搞好各条战线“斗、批、改”。大会还通过《关于加强思想政
  治路线教育》的决议。
  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县委委员19名。第三届一次全委会选出蔡锦英、颜成义、
  施海滨、林培成、柴凤江、孙小庵等6名组成县委常委会。蔡锦英为县委书记,施海滨为副书记.
  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8年3月11日至13日在县影剧院召开。出席代表425名,其中女代表43名。代表全
  县340个党支部,4945名党员。大会审查通过范秉炫代表中共德化县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
  产生中共德化县第四届委员会、中共德化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大会总结了六年多来的工作,回顾“文化大革命”在德化县造成的灾难.强调把揭批江青反
  革命集团的斗争进行到底;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一步开展“两打”(打击阶级敌人的
  破坏活动,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运动,切实搞好各条战线的整顿;部署发展工农业生产,加
  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加强党的建设,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工作.
  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县委委员28名,县委纪委委员5名.选出范秉炫、王廷炳、
  苏天来、苏文华、郑全发、赖秋莲(女)、方元树等7名为出席省第三次党代会代表.
  第四届一次全委会选出范秉炫、靳三军、马有才、郑玉约、姜国英、颜碧莲(女)、林培成、徐
  锡饱、谷元信、杨伦泉、邱双炯、费朝臣、潘天山等13名组成县委常委会,范秉炫为县委书记,靳
  三军、马有才、郑玉约、姜国英为副书记,谷元信为纪委书记.
  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4年10月8日至10日在县影剧院召开.出席代表316名,其中女党员代表48名。代
  表全县428个党支部,6285名党员。大会听取和审议批准颜美斯代表中共德化县第四届委员
  会向大会所作《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团结奋斗,振兴德化》的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中共德化县
  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五届委员会和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选举出席第四次省党代会代表.
  大会认为,县四届委员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
  落实党的十二大精神,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大成绩。肯定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团结奋
  斗、搌兴德化,改善财政经济状况,争取党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任务和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团结全县人民,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勇于改
  革,为振兴德化而努力奋斗。
  大会实行差颉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县委委员24名、侯补委员2名;县纪委委
  员11名.选出颜美斯、林友生、邱宏宜为出席省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第五届一次全委会选出颜美斯、郑来兴、李孝仪、林春发、徐其树、张天送等6名组成县委
  常委会.颜美斯为县委书记,郑来兴、李孝仪为副书记。通过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委会
  选出的县纪委常委5名,纪委书记陈天座。
  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8年2月2日至5日在县影剧院召开.出席代表341名,其中女党员代表34名。代丧
  全县458个党支部,7569名党员。还有特邀代表2名,列席代表37名,来宾5名。大会听取和
  审议批准梁奕川代表中共德化县第五届委员会所作的《在党的十三大旗帜下团结起来开拓前
  进》的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六
  届委员会和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大会有关各项决议和其他事项。
  大会总结三年多来的工作,肯定中共德化县五届委员会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指出在改革和
  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全县近期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号召全
  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一步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团结一致,艰苦创业,沿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为实现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大会实行差额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县委委员25名,候补委员3名;县纪律检
  查委员会委员13名。
  第六届一次全委会选出梁奕川、郑来兴、李孝仪、邱双炯、林宝浙、傅镛塑、刘天颂、陈期乾
  等8名组成县委常委会,梁奕川为县委书记,郑来兴、李孝仪、邱双炯为副书记。通过纪律检查
  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县纪委常委7名,县纪委书记陈天座。
  第七次代表大会
  1990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县影剧院召开。出席代表250名,其中女党员代表33名。代
  表全县470个党支部,7838名党员。大会听取和审查批准郑来兴代表中共德化县第六届委员
  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查批准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七届
  委员会和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大会总结县委三年来的工作成绩,提出会后三年的奋斗目标,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
  设.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
  德,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拓前进,为全面振兴德化而努力奋斗.
  大会实行差额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县委委员25名,候补委员3名;县纪委委
  员13名.选出郑来兴、季惠滨(女)、许颜花(女)为出席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第七届一次全委会选出郑来兴、傅镛垫、李孝仪、林宝浙、刘天颂、林昌宝、郑民生、苏荣蹯
  等8名组成县委常委会。郑来兴为县委书记,傅镛塑、李孝仪、林宝浙为副书记。通过县纪律检
  查委员会全体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县纪委常委7名。纪委书记林昌宝。
  第三节 中共德化县委员会
  一、组织沿革
  1949年11月24日,德化县城解放,由中共福建省第五地方委员会委派永春县长张连兼
  任中共德化县委代理书记,筹建中共德化县委工作,并由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毛票等10多名
  党员,成立党的临时支部,毛票为书记,主持日常工作。
  1950年2月19日,由中共永安地方委员会派路湘云到德化组建中共德化县委员会,路湘
  云任县委书记.3月1日,正式启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德化县委员会”公章,同年10月,中共
  德化县委改属中共泉州地方委员会管辖领导。1953年,增设常委制。
  1956年5月,召开中共德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一届委员会和监
  察委员会.1961年8月,县委设书记处,处理县委日常工作。1963年1月,召开中共德化县第
  二次代表大会,撤销书记处,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二届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委的正常工作遭到干扰。1967年1月,造反派向党政
  机关夺权,县委主要领导“靠边站”,县委组织机构处于瘫痪状态,党员停止了组织生活。1968
  年5月1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党委批准,成立军队、地方领导干部、“群众组织”代表“三
  结合”的德化县革命委员会,统揽全县党、政大权。
  1970年6月,德化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党的核心小组。全县普遍开展整党、建党工作,恢复
  党员组织生活。1971年7月召开中共德化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三届委
  员会,恢复中共德化县委员会。县委书记兼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结束。中共德化县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带
  领德化人民拨乱反正。1978年3月,召开中共德化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
  四届委员会和中共德化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81年2月,县委与县人民政府分开办公,充分
  发挥各部门的职能。1984年县委健全各级领导班子机构。10月,召开中共德化县第五次代表
  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五届委员会和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1988年2月,召开中
  共德化县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六届委员会和中共德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990年11月,召开中共德化县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德化县第七届委员会和中共德
  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6年1月,晋江地区改为市建制,中共德化县委隶属中共泉州市委领导。
  中共德化县委地址初设县城后田池.1953年4月,迁址县城后埔林。1955年12月,又迁
  回后田池。1971年7月,重建县委后,设在县城凤池街10号。
  二、县委历任领导人
  1956年5月,中共德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县委领导人均由上级领导任命,第一次
  党代会后,县委委员由每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委正、副书记、常务委员则由每届委员会选举
  产生,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其间,个别领导人由上级党组织任免。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文超
相关人物
陈煖贺
相关人物
李玉琴
相关人物
夏金山
相关人物
刘声
相关人物
陈列礼
相关人物
孙安国
相关人物
陈媛
相关人物
李如金
相关人物
梁吉平
相关人物
侯全魁
相关人物
陈云霖
相关人物
陈媛贺
相关人物
郭全明
相关人物
白全贵
相关人物
李文华
相关人物
颜碧莲
相关人物
黄进生
相关人物
洪泥沙
相关人物
王太荣
相关人物
蔡锦
相关人物
蔡锦英
相关人物
颜成义
相关人物
施海滨
相关人物
林培成
相关人物
柴凤江
相关人物
范秉炫
相关人物
江青
相关人物
王廷炳
相关人物
苏天
相关人物
苏文华
相关人物
郑全发
相关人物
赖秋莲
相关人物
方元树
相关人物
靳三军
相关人物
马有才
相关人物
郑玉
相关人物
姜国英
相关人物
谷元信
相关人物
杨伦泉
相关人物
邱双炯
相关人物
潘天山
相关人物
颜美斯
相关人物
林友生
相关人物
邱宏宜
相关人物
郑来兴
相关人物
李孝仪
相关人物
林春发
相关人物
徐其树
相关人物
张天
相关人物
陈天座
相关人物
梁奕川
相关人物
林宝
相关人物
傅镛塑
相关人物
刘天颂
相关人物
陈期乾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季惠滨
相关人物
许颜花
相关人物
傅镛
相关人物
林昌宝
相关人物
郑民生
相关人物
苏荣
相关人物
张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