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茶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22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茶场
分类号: F279.2
页数: 2
页码: 254-2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办社、队茶场,但管理不善,发展速度不快。1978年,中共德化县委规划建设万亩茶叶生产基地,社、队茶场得到发展。至1987年,全县乡村茶园达18500亩,其中可采摘1.1万亩,采制干毛茶290吨。1989年,全县乡村茶园面积2.16万亩,采制干毛茶306吨,其中9个乡办茶场产茶60吨,产值30.44万元。
关键词: 德化县 茶场 经济

内容

20世纪60年代,本县开始创办社、队茶场,先后有天马、宝坑、戴云、后格、大墘尖山、美湖后房山、桂林、英山等地,总面积1899亩,但管理不善,发展速度不快,到1976年全县社、队茶园不及5000亩,年产干毛茶不上千担。
  1978年,中共德化县委规划建设万亩茶叶生产基地,浔中、三班、雷峰、赤水、美湖、桂阳、杨梅、汤头等公社均测地垦山创办茶场,到1980年建成三班红洋水库茶场、雷峰茶场、赤水水园茶场、獒湖茶场、桂阳茶场、杨梅“三八”林场附属茶场、汤头湖坪林场附属茶场、浔中英山茶场、加上1967年创办的盖德宝坑林场附属茶场,社办茶场总面积1526亩。同时有80多个生产大队垦山种茶,1980年全县社队茶园总面积增至10014亩,当年新植3154亩,因茶苗紧缺,县委决定缓建县委办公大楼,将基建款拨出10万元借给社队培育茶苗300亩,1982年出圃定植,到1987年,全县乡村茶园达18500亩,其中可采摘1.1万亩,采制干毛茶290吨,比1979年的55吨增加四倍多,主要产区集中于浔中、盖德、上涌、雷峰四乡,年产量212吨,美湖、赤水、桂阳、国宝、霞碧等乡村共产茶61吨。1989年,全县乡村茶园面积2.16万亩,采制干毛茶306吨,其中9个乡办茶场产茶60吨,产值30.44万元。
  雷峰乡办茶场简介:
  1979年冬,雷峰公社为发挥山区优势开辟种植业,动员全公社劳动力于雷峰村开垦高标准茶园300亩,第二年定植200多亩,品种有铁观音50亩,其余为毛蟹。公社指派技术员负责管理并选配场员45人经营茶园,每年下畜肥3000余担,并增施化学肥料,创造丰产茶园。王984年,最高亩产干毛茶150公斤.1981年,建砖木结构的制茶厂房1座。购置电动杀青机、电动揉捻机等机械设备,采制优质乌龙茶,1987年生产干毛茶15吨,产值7.7万元,为德化县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一个乡办茶场。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