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电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16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电管理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1
页码: 2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德化县电力公司的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水电管理 生产经营

内容

一、经营管理
  县、乡两级电站一般都实行独立核算,“定员、定责、定工资”和夜班补贴制度。村级电站管理较差,有些公共用电不收费,有的村电站不提留折旧和积累,以致大修更新无资金。1984年后,推行生产责任制,实行生产与效益挂钩。主要形式有:1。在“三定基础上,年终考评定奖惩;2.联产承包,包经济指标、包上缴任务、包设备完好、包安全生产、超产分成3.联产计酬,发电量与工资挂钩,多发电多得工资。
  1987年,县电力公司试行承包经营,制定《德化县电力公司管理规章(暂行)》和工作规范。1988年,实行经理负制,公司经理作为法人代表与县水利电力局、财政局签订3年(1988~1990年)目标经济合同,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承包合同。合同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生产、技改任务、企业上等级都明确规定目标。县电力公司根据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关系把各项指标分解到基层实行第二层次承包。对发电站实行奖金与单位的发售电量挂钩;对供电所实行考核线损率为主要内容奖赔;对机修车间实行财产租赁;允许承包人在一定范围内承揽外业,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职能部门,按需设岗,以岗定员,责任到人,考绩奖励。承包后财务仍由公司统一核算,费用包干,节约归己。公司设财供股,分户立账,年终按承包方案、奖惩条款、兑现奖金,做到“责、权、利”三结合,初步形成一个人人关心生产经营,关心企业效益,关心收入分配的新局面。1988年,公司所属电站创历史最高水平,9个电站中有7个站材料消耗低于前3年平均水平(即费用承包基数)。供电所承包城关供电区3条馈线,线损率比1987年净降2.3%。自1985年推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公司利润年年上升,1984年60.83万元,1985年70.05万元,1987年101.93万元,1988年114.87万元。但一些边远地区,自发自用的村级电站,因装机容量小,管理水平低,设备陈日,经济效益差,而逐步被淘汰。
  二、生产管理
  1988年,县电力公司下属电站9座,装机容量7054千瓦;35千伏变电站6座,总容量1970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06.6公里;还有联入县网的全县17个乡的骨干电站,装机总容量15949千瓦,占全县总容量的88.2%。
  电力公司根据县水利电力局下达各项经济指标,向县网内各站下达年度计划和月份生产任务,对各电站的发电、水库调节、事故处理以及用电负荷等实行统一指挥,做到综合平衡,安全经济,多发多供,提高效益。
  公司调度室的调度值班人员,根据变电站输电量和县网负荷情况,及时向各电站发布调度命令,各电站当班人员必须无条件执行。1984年开始建立专门计量机构,引进微电脑调控设备,根据生产需要,从严核定。
  县电力公司设总机,与县直属电站、乡水利水电管理站、乡、村联网电站均有载波和专线通讯,做到线路畅通,调度灵活,丰水期把电能用于生铁冶炼、铁合金冶炼和烧制陶瓷、烤花,枯水期采用电票制度,把烧瓷、烤花用电安排到下半夜低谷时段。1987年3月,并人省网运行,电网布局更加合理,保证电力电量基本平衡和电能质量稳定。
  三、安全管理
  1956年后,主管部门层层把关,把设备完好、安全生产列为水电管理的重要内容。1964年后,开展“工业学大庆”,对安全管理要求更严。
  1981年,县电力公司建立安全监察网,由经理主管,挑选责任心强的工程师任公司专职安全监察员;各生产单位技术领导兼任所在单位安全监察员;同时建立安全生产档案,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逐级上报,严格按照“三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本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要求及时组织调查、分析和处理。
  1987年,县电力公司制定《德化县电力公司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县网内各生产单位现场运转规程的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检修制度、以及安全操作制度,对班组人员从严考核。公司已有122人取得电工合格证。1980~1989年没发生重大生产事故,但农村生活用电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从1975~1989年,触电死亡62人。为了加强城镇、农村用电管理,避免伤亡事故,特规定用户用电须办理申请手续,经批准后,统一由电工拉线安装。
  四、技术管理
  (一)技术把关20世纪50年代,县电力系统技术力量薄弱,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都是小型电站。随着水电事业发展,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技术管理工作加强,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制度,做到层层有人把关。所有的资料、图表都按程序严格审查签章并且作经济核算,各业务单位建立自己的技术档案,搜集、保管技术资料,对所有主要设备通过反复论证,逐个制定改造方案,有计划地付诸实施,保证设备完好率。1988年,公司设备利用小时达5338小时,跻身全省同类企业前列。
  (二)人员培训自1953年至1987年派遣到外地参加专业对口的各类短期训练班学习的有23期57人次,选送或报考进入高等院校(函授班)深造的有22人。其中:福州大学5人,东北电力学院1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3人,华南工学院11人,福建省水利学校2人。自办短期训练班有:1964年10月在土坂举办第一期水电训练班,主要学习工程测量、设计与施工;1979年又举办了6期,学习电工基础及水轮发电机,参训人员共184人。1983年县职业中学开办水利水电专业班,学制2年,到1987年毕业人数共150人,现从事水利水电工作的有34人。
  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和进修,职工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都有很大提高。1989年,水电系统拥有一支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8人、助工37人、技术员19人,能独立完成万千瓦以下电站及35110千伏输变电工宏勘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和管理工作。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