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农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108
颗粒名称: 第九章 农业管理
分类号: F324
页数: 4
页码: 163-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在民国期间,农业主要由县政府第四科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管理机构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德化县的农业管理机构主要分为农业局、农业机械管理站和畜牧水产局等。此外,还有经济作物局负责全县经济作物的计划管理。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劳动管理逐渐转变为以生产队为基础的统一安排和计酬方式,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记分等方式。
关键词: 德化县 农业 农业管理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民国期间,德化县政府设第四科管辖农业、林业和水利建设。
  1950年,县人民政府建设科管理农业,1955年成立农业科,1956年改称农业局,随后又经过几次变动,直至1973年才恢复。农业局主管农技、经作、农机、经管、畜牧、土肥、种子、病虫测报、气象测报等业务工作。
  1976年至1981年德化县相继成立农业机械管理局、畜牧水产局、经济作物局。原由农业局分管的农机、畜牧、经济作物等工作及机构人员相应归入各主管局领导。198工年5月设县农业委员会协调领导各农业主管部门工作。
  一、农业局所属企事业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站 1953年,县设农业技术指导站,1955年改为农业技术推广站,1958年并入县政府办公室,1963年恢复县农业推广站。1987年全站技术人员8人,下设17个乡站,技术人员89人。
  经营管理站 1963年以前,经营管理工作由县委农工部负责,1963年成立经管站,1987年工作人员6人,17个乡设经管辅导员各1人。
  植保测报站 1980年以前,测报工作归农技站负责。1981年正式成立县植保测报站,下设上涌、雷峰、三班测报点,1987年,工作人员6人。
  土肥站 1982年成立,工987年工作人员2人。
  县种子公司 1956年以前,县农业科下设种子站,1956年9月成立县种子站,1964年改为县种子公司,1968年并入县粮食局设种子股,1979年划归农业局,正式成立县种子公司。1984年,增设城关、雷峰、上涌三个分站。1987年工作人员14人。
  二、农业机械管理站所属企事业机构
  1984年体制改革后,站内设人秘财务股、管理维修股、培训推广股。原农机培训班并入县站后,对外改为“德化县农机培训学校”.1985年增设县农机监理所。1987年工作人员15人。
  所属单位:
  拖拉机站、拖拉机修配厂 分别成立于1970年7月和1978年1月,对内一套人马,对外两块牌子。1987年,工作人员7人,工人21人;固定资产50.49万元。
  农机化服务公司 1977年成立时为农业机械供应公司,1984年改为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企业经营方式为自负盈亏。1987年工作人员16人。
  三、畜牧水产局所属企事业机构
  畜牧兽医站 1957年成立,1969年撤销,1981年工作人员12人,下设17个乡站,工作人员61人。
  畜牧禽种场 1985年成立,1987年工作人员3人。
  畜禽检疫站 1985年成立,工作人员3人。
  水产技术站、渔政管理站、渔种场 分别成立于1981年8月,1986年7月和1984年5月,对外三块牌子,对内一套人马,1987年工作人员7人。
  四、经济作物局
  全县共有工作人员33名,其中工7个乡都配备专业人员1~4人。县局于1983年建立花卉驯化圃,在省农科院研究室指导下,开展花卉及野生花卉驯化工作;同年该局联合15个柑桔场,成立德化花果技术服务公司,1986年更名为德化县茶果园艺服务部。
  第二节 计划管理
  农业生产的计划管理开始于1951年互助组的建立。互助组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属私人所有,由农民各自经营,农忙互助,农闲解散;但常年互助组和初级社,实行统一种植和经营,社员共同制定季节性计划和年度计划,年头制订,年终检查。高级社则实行计划管理,实施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指标。人民公社是通过编制年度生产、基本建设、劳力使用、财务收支、收益分配等计划,然后层层分解到生产大队、生产队。全县有1633个生产队实行这个计划。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生产实行指导性计划,粮食收购由统购、派购变为合同定购。其余农副产品均实施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
  第三节 劳动管理
  常年互助组和初级社的劳动管理为统一排工,集体劳动,评工记分,年终结算.评分方法有死分死记、死分活评和小段定额包工。高级社,以村或联村办一个社,村设管委会,下设中队、小队。管理上采取定出勤、定计酬、定交肥、包产量、包工分、包成本、超者奖,减者赔;有的实行“全奖全赔”或“多奖少赔”等“三定三包一奖赔”的管理制度。
  人民公社初期,实行所谓劳动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将全县劳力分成钢铁、农业、后勤3个兵团,分管各业,团以下设“营、连、排”,实行军事化领导。1958年全县成立3个民兵师,185个民兵团,劳力高度集中,生产任务突击开展,突击完成,敲钟吃饭,吹哨出工。同时实行生产集体化,全县共举办农村大食堂1386个,参加食堂24537户,142356人。后食堂不适应农村实际,逐步解散。
  1961年,贯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劳力由生产队统一安排。1978年,全县1627个生产队中分别由队长直接派工的368个生产队;实行临时性季节性包工的706个生产队;不包工的488个生产队;劳力土地固定,以产量计工分的有65个生产队。劳动计酬方式为常年小段包工,定额记分的有307个生产队;平时底分活评,农忙定额记分的有471个生产队;按时评工记分的37个生产队,死分死记的159个生产队;出工划圈,半年评一次工分的12个生产队。生产队管理干部的公务补贴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全部记工计入工分。
  1981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劳力由集体支配变为农民自主经营,繁忙季节,适当雇工,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发展,农村出现集体、联合体、个体户并存的生产格局。
  第四节 财务管理
  随着农村合作化程度提高,财务管理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不断完善。
  常年互助组设记工员,协助组长搞好劳力调配、记工评分,日记月结,长短互补,收益时负责产品分配。初、高级社民主选举会计、出纳、保管、记工员,合称“四员”,负责计划生产、财务收支、成本核算、收益分配,物资管理。会计设总账、明细账、现金收支账和财产物资登记簿以及劳动工分、肥料登记簿等三账二簿。
  人民公社化后,德化县财务管理施行现金管理、各项基金管理、开支审批、勤俭办社、民主理财、预决算、分配等制度、管理措施。1978年,全县配备生产队会计1584人,保管1487人,出纳1572人,记工员1562人。建立现金、粮食、物资和劳动工分手册,基本做到账款、账物、账据、账账、账表五相符。1979年,由县农业、财政、社队企业、银行等4个单位联合制定《农村人民公社财务管理十条暂行规定》;县经管站组织会计辅导网,同年培训财务人员1927人次,财务管理逐渐加强和完善。
  1982年,全县清理历年旧账并做好交接的有1617个生产队,占生产队96.8%。整顿好127个大队和84个大队企业的财务管理。清理集体财产总值达604.7万元。比整顿前增加6.7万元,收回小件农具价款16.2万元,核实集体粮食514万公斤,生产队归还外单位欠款60.9万元。收回被外单位欠款15.3万元。清出贪污公款33人,退赔金额8034元,挪用公款162人,金额46599元,退赔42038元;盗窃侵占公物43人,211件,价值1720元,白条抵现金2.5万元;澄清社员历年超支款267.2万元,同时收回209.6万元,清理社员历年余款89.9万元,并组织兑现79万元。初步解决了体制下放后财务管理紊乱问题。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财务管理转向全县190个村级和村以下生产组为主,村级财务是承接原大队集体经济基础,对原有物资、财产、积累资金和场、厂、企业承包人以及公益事业等资金活动,建立完整账目。生产组作为发包方,负责有关粮食定购合同签定、催收三金(公积金、公益金、储备金)上缴、人口变动登记、农民口粮安排和集体积累资金活动等业务记载,年终在乡经管员指导下,由村会计列报。1987年,全县生产组提留三金96.09万元,比1982年的79.37万元增加16.72万元,增长21.1%。缴纳农业税190.21万元,完成粮食定购任务6108.37吨。但有的生产组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财务管理紊乱仍然存在。该统的没有统,不该分的分掉,忽视公共积累,公共设施的维护缺乏资金,有待完善。
  第五节 分配管理
  初级社在收益分配上有固定地租和活地租两种。支付地租比例一般掌握在总收入20%至30%左右。扣除生产成本、管理费、公积金、公益金、国家农业税外,纯收入部分按劳分配。
  高级社将生产资料折价入社,归集体所有,取消“土地分红”,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在分配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
  人民公社初期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1961年,生产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收益的分配。
  粮食分配上在按规定提留种子、饲料、储备粮外,社员口粮采取基本口粮和劳动工分粮相结合或采取按劳动工分分配口粮加照顾等办法。1971年,全县工分粮407.52万公斤,占社员口粮的13%;1978年,工分粮733.25万公斤,占社员口粮的15.6%;1979年,工分粮1114.475万公斤,占社员口粮2工。5%。全县1633个生产队,工分粮未达口粮20%的951个生产队,20~25%的523个生产队,25~30%的72个生产队,30%以上的有87个生产队。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