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农技改革与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095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农技改革与推广
分类号: S3-33
页数: 2
页码: 154-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在民国时期开始进行农业科技组织,1953年成立农业技术指导站,1979年后形成四级农科网。德化县进行了多项农业改革和推广,包括矮秆改矮秆、单季稻改双季稻、间作稻改连作稻、矮秆良种化、连作化、卷秧化、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防御“三寒”、甘薯五大改革以及其他农作物的变革。自1980年以来,德化县农技站、种子公司、土肥站获得多个省、地农业局科技奖。
关键词: 德化县 耕作栽培 农技改革

内容

民国25年(1936年),德化始有农业科技组织。1953年9月,成立德化县农业技术指导站。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各公社配有农业技术干部1^3人。1979年后,县有农科所,各公社有农技站,大队建农科中心小组,有条件的还设立农科室、农干班;生产队成立科研小组,设不脱产的农民技术员、植保员、种子员,建立试验田、种子田、示范田,形成四级农科网,从事农技改革与推广。
  一、“三改三化”
  高秆改矮秆 1962年开始引进双季早稻矮脚南特,1971年普遍推广矮秆品种。矮秆较耐肥,不倒伏,增产效果好。
  单季稻改双季稻 1949年德化双季间作稻只有6422亩,单季稻有191406亩。1971年双季稻面积已扩大到80116亩,单季稻面积92379亩。1976年后,推广杂交水稻,增产显著,使单季稻面积保持13万亩左右。
  间作稻改连作稻 间作晚稻插在早稻行间,“七塞八寄”(早稻插秧后7天塞兜施肥,8天寄种晚稻)。1960年后,推广“倒种春”连作晚稻,1975年前后,基本消灭间作稻。
  矮秆良种化 1971年,早稻矮秆良种占80%,中、晚稻矮秆良种占50~60%。
  连作化 1971年后,晚稻基本连作化。
  卷秧化 在场地铺上薄泥浆育卷秧,二叶一心时铲秧带土浅插。1971年,全县早稻基本实现卷秧化。以后逐步改为田问湿润育秧。
  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
  德化对杂交水稻的优势利用,是通过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三系配套来实现的。经过不育系繁殖和杂交水稻制种两个步骤来获得杂交水稻种子。1976年,开始引进三系配套在三班公社三班大队进行繁殖和制种试验.以后年年在县、公社(乡)制种基地制种。
  不育系一般每亩可繁殖种子50~100多公斤,保持系、恢复系能自交结实,每亩收获种子100~150公斤。德化制种最高记录是1984年美湖上岸村制汕优63组合6亩,平均亩产153公斤。
  三、防御“三寒”
  德化早稻播种育秧时,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摄氏度的“倒春寒”,造成严重的烂种和死苗;早稻孕穂期,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8摄氏度的“五月寒”,影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引起花粉败育,造成瘪谷;晚稻抽穗期,也曾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摄氏度的“秋寒”,轻者瘪谷率增多,重者绝收。德化广大农民长期同“三寒”作斗争,方法是选最佳播插期。早稻以中熟品种为主,搭配少量早熟品种,一般播种期在“春分”前后气温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时下种,“谷雨”前插秧,插秧后到六月上旬正当幼穗分化第六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可避过“五月寒”。晚稻选用杂交水稻,秧龄弹性大,在“大暑”前后插秧,9月25日前齐穗,可以避过“秋寒”,同时采用湿润育秧培育中苗壮秧,促进插秧后早生快发。早管理,早攻肥,采用“攻头、稳中、保尾”的施肥技术,防止稻苗一路青或早衰,保持青秀健壮,避过“秋寒”夺高产。
  四、甘薯五大改革
  1970年后,德化进行甘薯耕作五大改革,老蔓育苗改温床块种育苗,直插改斜插,稀植改合理密植,没施包心肥改施包心肥,没施夹边肥改增施夹边肥。结合推广良种,增产显著。全县平均鲜薯亩产,1949年仅890公斤,1971年提高到1373公斤,1987年达到1512公斤。
  五、其他
  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综合治理,改造低产田,1984~1985年参加省第一期低产田改造协作攻关5766亩,每亩增产151.95公斤。1986年第二期协作攻关5.5万亩,每亩增产23.15公斤。
  其他农作物也有较大的发展与变革。如田埂种豆,茶、果幼林间套种,甘薯地套种玉米、高梁、芝麻、芋头;还引进顺昌的姜黄,南安的红麻,永春的玫瑰茄、甜叶角、罗汗果,建宁的莲子,美国的细绿萍、威姆斯大豆等。
  1980年以来,县农技站、种子公司、土肥站,先后得到省、地农业局科技奖的有:杂交水稻推广四等奖,早稻“三红”良种推广三等奖,马铃薯推广三等奖,中、低产田改造攻关科技奖等。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