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五代至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0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五代至清
分类号: K928.2
页数: 2
页码: 47-6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德化县在五代时期归属于福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置德化县,辖归德、永宁、集贤3个乡,后汉乾祜三年、南唐保大六年(948年)增设常平、进城2个乡。宋代(964年)德化县设5个乡下辖10里11团,元代沿袭宋代政区。明代(1381年)德化县编为5个乡下辖1隅8里10团1都,永乐十年(1412年)裁为14里8团,天顺六年(1462年)再裁为1隅2里6团,万历四十年(1612年)划为1隅2里5团。清代(1646年)全县编为8里辖8社,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县设8里辖39社。行政区域在坊里、新化里、清泰里、梅中里、梅上里、东西里、汤泉里、尤中里之间不断变更。
关键词: 德化县 行政区划

内容

五代:
  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德化县辖归德、永宁、集贤3个乡。
  后汉乾祜三年、南唐保大六年(948年),德化县辖归德、永宁、集贤、常平、进城5个乡。
  宋代:
  乾德二年(964年),德化县设5个乡,下辖10里11团。
  集贤乡:永丰里、新化里、云峰里。
  归德乡:灵化里、归化里、惠民里。
  永宁乡:嵩平里、清泰里、善均里。
  常平乡:贵湖里、东团、西团、上壅团、下壅团、杨梅上团、杨梅中团、杨梅下团。
  进城乡:小尤上团、小尤中团、汤泉上团、汤泉下团。
  元代:
  沿袭宋代政区。
  明代:
  洪武十四年(1381年),德化县编为5个乡,下辖1隅8里10团1都。
  归德乡:坊隅、归化里、灵化里。
  集贤乡:永丰里、新化里、嵩平里。
  常平乡:杨梅上团、杨梅中团、下涌团、东团、西团。
  永宁乡:善均里、清泰里、惠民里。
  进城乡:汤泉上团、汤泉下团、小尤上团、小尤中团、黄认团、十八都。
  永乐十年(1412年),裁为14里8团,即:坊隅、新化里、善均里、东西团、清泰里、杨梅上团、杨梅中团、黄认团、小尤上团、汤泉上团、永丰里、下涌团。
  天顺六年(1462年),裁为1隅2里6团,即:坊隅、清泰里、新化里、杨梅上团、杨梅中团、小尤上团、汤泉上团、黄认团、东西团。
  万历四十年(1612年),划为1隅2里5团,即:坊隅、新化里、清泰里、杨梅上团、杨梅中团、东西团、汤泉上团、小尤上团。
  清代:
  顺治三年(1646年),县以下的行政区域,仍依明制,但把隅、团一律改称里、社,全县编为8里辖刁8社。
  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县设8里辖39社。
  在坊里:高卿、瑶市、英山、隆泰、蔡径、石杰、茅岐、上林等8社。
  新化里:科荣、后格、李山、上翰、尊美等5社。
  清泰里:峰魁、南埕、肖坑、邱坂、登龙、不老等6社。
  梅中里:葛坑、梅峰、横澳、龙漈、淳湖等5社。
  梅上里:下涌、曾坂、桂阳、田地、汤头、汤岭等6社。
  东西里:东西社。
  汤泉里:小铭、大安、桂林、丰厚等4社。
  尤中里:实丰、彭溪、路口、山坪等4社。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