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寺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25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寺院
分类号: B947.257
页数: 3
页码: 1318-13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佛教寺院的历史发展情况。
关键词: 晋江县 佛教 寺院

内容

据乾隆《晋江县志》载,晋江县佛教寺院有50座。后来,随着佛化运动的推行,不断增建。1955年,有住众寺院79座。“文化大革命”期间全被封闭、占用或拆毁。1979年底以后,陆续恢复、修建、扩建。今有寺院75座,其中已开放10座,比较著名的有龙山寺、灵源寺、紫竹院、南天寺、龙江寺、福林寺、西资岩、灵鹫寺、朵莲寺、庆莲寺、金相院等。
  晋江县的佛教因受世俗化的影响,所以有的道教神庙,住有出家佛教徒,其中有的已改造为佛教寺院,如金粟洞、金相院等。有的则是神庙另辟佛堂为偏配。
  一、古代寺院
  龙山寺在安海镇北,初建莫考。供奉立姿千手观音大士像,高4.2米,宽2.5米,主手合十,傍支1008手。有古今书法名家题刻,如宋朱熹的“普现殿”,明苏琰的“龙山宝地”,明张瑞图的“通身手眼”,清庄俊元的对联,民国弘一法师的“绍隆神种”、“南海行宫”和赵朴初的“龙山寺”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清颜仪凤《安平镇龙山寺重兴碑》记。1982年开放。今台湾、新加坡、菲律宾等地都有分炉。
  灵源寺在灵源山,距安海镇东北8里。初建莫考。《泉州府志》载,“唐时道士蔡明浚居之……有灵源庵,宋进士林知读书处。”祀观音菩萨,称为灵源佛祖。清庄俊元手书“古佛”两字,民国时弘一法师亦有遗墨。有清士绅耆董《灵源寺重修碑记》。
  南天寺在东石岱山之麓,俗称石佛寺,初号石佛岩,建于嘉定九年(1216)。《泉州府志·方外》载,僧守净镌刻石佛于岱峰山,并刻“泉南佛国”4个大字于摩崖之上。寺里依山岩镌刻弥陀居中,观音持净瓶,势至执经卷居两旁,佛像高约6米,宽3米。雕刻雄浑魁伟。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清吴英《重修南天禅寺碑记》。塘东旅菲华侨蔡玉峰于本世纪60、80年代两次捐资重修。
  西资岩在金井卓望山南麓,有石雕如来、观音、势至佛像,高各4.5米、宽1.62米。俗称大石佛寺。初建莫考。现存寺院系旅菲华侨蔡本由家族,于1935年和1982年两次捐资重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华岩寺在华表山草庵前,原为龙泉寺,本世纪80年代重建,改名大华岩寺。
  龙江寺在东石龙霞村。据碑记载,原以村为名,称龙霞寺。又以东石湾别称龙江,又名龙江寺。建于明天顺间(1457—1464),光绪前寺废已久,民国期间和1980年两次重修。有民国周希祖《龙江寺碑记》。
  金相院在石狮灵秀山,旧名栖真寺。后梁开平二年(908)僧如默建,因有空兰奇香之异,改名空相院。本世纪20年代,僧转博率众开荒辟田,造林种竹,栽花制药,整修殿宇,一时昌盛,时人称为“万金”,故又名金相院。1984年,容卿村成立重修筹备组,全面修葺。
  二、近代佛寺
  清末以来,晋江县兴建、复建或改建一批寺院。其中有菜姑所建的,如徐宏智姑创朵莲寺,杨嘉姑兴建宿燕寺,光绪间(1875—1908)赖素姑兴建庆莲寺等。此外,还有不少杂神庙改建为佛寺的,如东山宫改为修莲寺,镇美宫改为福莲寺,凤竹宫改为龙寿寺。
  朵莲寺在池店乡华洲桥尾,原为供奉都主公的后寮宫,民国初,徐宏智姑改建为佛寺,奉三世尊佛。有寺田45亩,靠农禅为生,又设农工养老院,兼收失赡老妇及失养幼女,是慈善性的农禅寺院。1979年,旅菲华侨捐资重建。
  庆莲寺清光绪间,赖素姑改高山亭而建。有寺田25亩,素姑领众躬耕。圆寂后孙女李莲藏姑继之。80年代,宏船捐资重建。寺有宏船撰立《晋江庆莲寺重建寺记》。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龙山寺
相关作品
灵源寺
相关作品
南天寺
相关作品
西资岩
相关作品
大华岩寺
相关作品
龙江寺
相关作品
金相院
相关作品
朵莲寺
相关作品
庆莲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