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宣传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7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宣传工作
分类号:
D261.5
页数:
3
页码:
806-8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晋江县党的宣传工作情况,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心工作宣传、对外宣传、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
晋江县
党的建设
宣传工作
内容
第一节 中心工作宣传
从新中国成立至“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全县配合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拥军支前、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和贯彻婚姻法、宪法、过渡时期总路线等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1957年全县组织学习和宣传毛泽东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1958—1959年大力宣传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1958年4月1日,创办县委机关报《晋江报》(三日刊),7月1日改为《晋江日报》(1961年2月23日停办)。1960—1962年宣传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及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1963—1966年上半年,掀起宣传“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学习大寨的热潮。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全县深入开展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运动,开展“真理标准”的学习和讨论。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国内形势和任务的宣传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理想、道德、纪律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党员进行党性、党纪、党风教育等等。同时,加强对新闻、广播和文化艺术部门的领导,使他们准确而生动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客观实际,成为鼓舞群众奋发向上的推动力量。
1984年3月8日,《人民日报》以《福建一枝花》为题报道陈埭农村集资办企业的事迹,并加了评论。《中国乡镇企业报》、《福建日报》也作了报道。同年11月下旬,福建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色纪录片。对推动全县乃至全省的乡镇企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中共“十三大”前后,县新华书店发行有关书籍,有《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5220册,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1.732万册,《党的十三大文件汇编》3.6万册。全县有70%的干部、群众听取“十三大”文件传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还先后与陈埭、磁灶、石狮、安海的农民企业家座谈,宣讲“十三大”文件,使他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政策的认识,吃了“定心丸”。
第二节对外宣传
晋江是著名侨乡,县委十分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主要是以文化交流为手段,走出去,请进来,沟通“三情”(乡情、友情、亲情),扩大人员交往,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5年,组织晋江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海外文化团体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进行文化交流。1987年,组织晋江木偶剧团、晋江县篮球代表队,先后到菲律宾、香港访问,并组织县内一些书画家的作品到菲律宾展出。1988年元宵,在青阳、安海举办南音大会唱,有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南音团体前来参加。5月,东石“龙江吟诗社”举行建社153周年庆典,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诗社代表前来参加庆典活动。6月,举办晋江蚶江—台湾鹿港对渡205周年庆典。
1987年和1988年两年夏季,县政府邀请菲华新联公会回乡办青少年夏令营,加深了第二、三代侨胞对祖国、对家乡的感情。1988年5月,美、苏、意、日等13个国家22个新闻机构的记者到磁灶镇岭畔村参观采访,扩大晋江县在海外的影响。
晋江县侨办、侨联主办的《晋江乡讯》每年出10期左右,每期印5000份,赠给海外32个国家和地区的侨团及个人,至1988年累计已发60多万份。自1984年起又先后编印《今日晋江》、《晋江乡镇企业在前进》、《晋江投资指南》等图文并茂的小册子20多种、数万册,介绍晋江县的经济建设成就和社会发展新貌。随着宣传手段的现代化,1986年至1988年,先后向海外“三胞”送500多盒南音录音带,并拍摄《晋江文物巡礼》、《蓬勃发展的晋江文化事业》、《著名侨乡晋江》、《晋江改革开放十年》、《故乡——安海》等录像片,在泉州电视台播放和输出海外。1988年印发《晋江风光》明信片1万套,广发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胞”和亲友。菲律宾菲华椰风文艺社定期向故乡文学作者组稿,在菲律宾《世界日报》《椰风》专版上发表。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一、创建文明单位
1981年,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党(即“五讲四美三热爱”)为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1982—1984年,每年3月以“全民文明礼貌月”为示范,从治理城镇“脏乱差”入手,突出开展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学习先进的“三优一学”竞赛活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局部推及到各行各业,从单项突击发展到多项综合治理。3年中,中共晋江县委对台工作部、晋江粉末冶金制品厂、晋江一中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称号。有92个单位被授予县级先进集体称号,还评出一批文明户、五好家庭。
1984年6月以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转入以建设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城区为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后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县城青阳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成为全省6个先进县城之一。青阳镇、陈埭镇、青阳许厝村被省政府、福州军区命名为“军民共建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的还有县委机关大院、县实验小学、县财政局、县纺织厂、磁灶镇岭畔村、青阳镇高霞村、县政府机关大院、安海复兴街、县工商银行。先后受县委、县政府表彰的文明单位有76个、先进单位39个。
1986年,县委认真贯彻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结合晋江实际,制定了文明建设规划,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战略位置上。坚持以理想、纪律、道德、法制教育为中心。组织晋江县理想纪律演讲团,遴选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到全县巡回演讲,并在泉州市巡回演讲评比中获第一名。在各行业以抓“两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活动,开展各种优质服务竞赛系列活动,县城新大街成为“三优”、“两德”的示范街。
二、移风易俗
1986年,中共晋江县委针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城乡居民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1987年起,先后颁发《关于制止“普渡”的通告》、《关于实行婚事新办、反对铺张浪费的通告》和《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文告,在全县城乡广为宣传,并以乡镇为主,大力实施。提倡婚事新办,在机关团体干部、职工中得到热烈的响应。青阳镇高霞村自1978年起,坚持人死后实行火葬,成为全省的先进典型,受到嘉奖。
1987年,全县大张旗鼓进行制止“普渡”活动,深得海内外同声赞誉,普遍认识到大做“普渡”:一是铺张浪费,二是影响生产、工作、学习,三是毒化社会风气,影响社会治安和正常的社会生活。塘边一旅菲侨胞于1986年投书说:“花钱做无谓的‘普渡’,是不为我等所期望的。”1987年以后,仅制止“普渡”一项,全县每年可节约2000万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