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93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2
内容
晋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族人便于此拓荒耕耘,繁衍生息。周秦以后,中原汉族逐渐南迁,迨西晋永嘉时期,中原战乱不息,晋人大举南移,据江而居,故名为晋江。晋江自唐开元六年(718)建县后,始终为泉州市之首邑。历史上,晋江辖区多有变迁。宋曾析东北地置惠安县。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县又属地三析,另置鲤城区,石狮市,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晋江市,晋江行政区域的沿革,创造了一县成三市的历史奇迹,标志着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了阶段性的飞跃。
晋江修志始于何时,目前尚难考订,唯明《永乐大典》存录旧志轶文二则。现存最早刊行本为乾隆三十年(1765)《晋江县志》。道光十年(1830),晋江县再次修志,但百余年未曾付梓,至1989年,始由晋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正谬订伪,标断整理,刊印成书。今《晋江市志》历经六载,数易其稿,凡四十二卷,二百八十余万言,其功竟成,偿海内外三百万晋江人之夙愿,为晋江市政治、文化生活中一大盛事。
晋江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枕山临海,东临台湾海峡,西与南安为邻,南毗厦门特区,北依泉州古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曾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其丰厚文化积淀,堪称“唐宋中原文化活化石”,素有“海滨邹鲁”之誉。历史上,人才辈出,文武兼备,先后出现了14任宰相,7位文武状元,1853名进士。著名政治家曾公亮、欧阳詹、苏颂;民族英雄郑成功,军事家俞大猷、施琅;科学家丁拱辰;思想家李贽、陈琛(紫峰);文学家王慎中;书法家张瑞图;高僧弘一法师等或生于斯,或长期寓居于此。近代,晋江是福建最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地方之一,革命斗争绵延持久,孕育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等革命志士。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商品经济意识传统的晋江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光辉业绩,不啻为福建省对外经济主要基地和对台事务重要窗口之一,其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市(县)级首位,成为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跃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
晋江撤县设市,告别了具有1275年县建制的历史,翻开了划时代新的一页,跨上了建设侨乡新兴城市的历史进程。晋江市的成立预示着:古老文明的晋江必将英姿焕发,改革开放的晋江更具磅礴气势。晋江领八闽改革开放之先,得侨乡之益,凭政通人和之势,依团结拚搏之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昨天与今天;
勤劳、聪明、开拓、进取的晋江人,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必将紧紧围绕“轻型外向,工贸结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这一既定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握时机,拚搏创新,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开拓更加灿烂的明天,努力把晋江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经济发达、高度文明、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侨乡新型城市。
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何锦龙
1992年12月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何锦龙
责任者